- 陈罕含;
作为"尚书"之名的主干,"书"字在先秦时期的指涉范围,广义上指一切书写记录的文本,而狭义上正是指《尚书》这一类的政治公文档案总集。"夏书""商书""周书"即夏、商、周三朝及其后代子孙保存、搜集的本国历代以君、臣训诰为主的记录档案。唐以前关于《尚书》的命名者有三种说法,即"欧阳氏先君说""孔子说""伏生说",关于其名称的形成时间亦有不同说法。不断涌现的出土材料对考证《尚书》名称的含义与源流提供了重要凭证。通过对传世典籍、出土文献的考证可以推论出,《尚书》之名战国末叶已出现,汉初至汉中叶欧阳家族的《尚书》传人对这一名称之流行于世应有所助力。
2021年03期 v.42;No.185 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吴飞鹏;
作为台湾地区现代派文学的重要代表,王文兴身上浓烈的古典美学气质引人注目。他在20世纪70年代从语言、想象力和体制三方面对《聊斋志异》进行解读,并提炼出"人生介乎梦境和现实"的美学命题。在21世纪创作的短篇小说《明月夜》中,王文兴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美学命题。《聊斋志异》的批评与《明月夜》的创作,完整展示了王文兴重构古典文本的方式:超脱与回归。这个过程,又反映出30年来他对人生问题思考的变迁。
2021年03期 v.42;No.185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魏舒忆;
《我不是潘金莲》讲述的是李雪莲在自己被指摘为潘金莲时,试图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20年来坚持上访、寻求公道的故事。小说显示了作家刘震云在自身创作序列上开始求新,从前期的"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系列转向了新时期的"说话"系列,小说中李雪莲"说不上话"的困境其实就是生存的困境。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小说影视化的过程也是再阐述的过程,在影片中,李雪莲的符号性指认更为明显,反而冲淡了原小说文本中借由李雪莲形象切入的对于现代权力运作的反思。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旨在借由李雪莲这样一个弱势地位的反抗者形象,揭示乡土社会与现代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折射出当代人所面对的一种更普遍的结构性焦虑。
2021年03期 v.42;No.185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张如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肯定青年的特殊地位,高度关心青年的培养方向,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路径,形成了独特的青年观。服务中心、围绕大局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定位;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正本清源、坚决斗争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讲求方式、注重方法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色。要实现历史经验的当代转换,就必须发现并认识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时代优势,精准融合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有力回应纷繁复杂的时代思潮,最终提高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21年03期 v.42;No.185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姚茂军;
作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未完成"的组织,它并不是现成的,而是在不断生成着的。其生成的过程伴随着自我否定与自我革命,本质正是"不是其所是"或"是其所不是"。从历史向度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主体生成的过程就是自我革命意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还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体现为:自我革命意识萌芽时期的先天性和自发性,自我革命意识发展时期的自觉性和系统性,自我革命意识成熟时期的理论性和法治性。
2021年03期 v.42;No.185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姚恒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回首百年来党的群众路线建设历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探索群众路线,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群众观点,总结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一切为了群众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百年来,党对于坚持和执行群众路线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包括建设群众路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制度为保障践行群众路线、构建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群众路线的发展等等,这些经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提供了现实参考。
2021年03期 v.42;No.185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刘明聪;黄蕾;
运用标杆管理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华东地区18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双一流高校在科技成果产出方面明显优于省属重点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这主要得益于其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师资及学生培养的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优势。因此,高校应持续加大经费投入,聘请高层次人才,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团队,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与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共享,努力寻求产学合作机会,提升高校自身品牌;利用高校智力优势,将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或师生创新创业创造等相结合,推进教学支持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提升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活跃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培养师生科研意识。
2021年03期 v.42;No.185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林珊湉;
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在运行过程中应遵循创新性、系统性、可量化性的原则,从转化基础、转化效益、转化效果三方面构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权重结果表明,转化基础是决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作为评价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有效工具。
2021年03期 v.42;No.185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陈笛;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不端行为频发,引发了学术界的普遍忧虑,这就对科研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梳理科研不端的典型案例,对相关政策进行总结,深入剖析了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如截留、挪用、侵占、套取科研经费,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篡改伪造相关数据,一稿多投、科研项目重复立项,科研项目评审、论文发表、科研评奖等学术失范,并将其根源归纳为重奖励与轻惩罚、科研成果复杂性与评价体系单一性、诚信文化建设需求与科研诚信教育缺失、科研灵活性与科研管理监督机械化4个方面的失衡,并据此提出要加强诚信监督体系、科研评价体系、诚信教育体系、制度管理体系建设以形成长效预防和治理机制。
2021年03期 v.42;No.185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