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晚霞;陈琼莲;
经过镰仓到室町时代五山禅僧对宋学的研究和传播,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学渐渐在日本发展起来。江户时代初期,以藤原惺窝和林罗山为代表的禅僧,其外佛内儒道的身份和思想特点,正是对五山禅僧三教融合观的继承。同样持三教融合观的林希逸注的《三子口义》此时也在日本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度成为老、列、庄的首选注本。其《三子口义》中的《老子鬳斋口义》引起东渡日本的禅僧即非如一的注意并整理刊行,体现了道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江户时代三教合一的学术思潮。该刊本图像丰富,校点精当,是古代日本人研习《老子》的重要刊本。
2018年03期 v.39;No.16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 吴章燕;李亮;
明清之际,诗文创作的文化风尚在僧团之间极为流行。隐元禅师精于诗道,创作出五千多首的诗偈。这些诗偈中关于自然之花、山水意象的描写富有文学色彩和诗人的个性特征,而且政治情感突出,富有禅理禅趣。在隐元禅师的这些诗偈中,花和山水等自然意象是启迪觉悟的种子,是生命荣枯的象征,是人格精神的寄托。这些自然意象蕴含的禅宗境界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字般若、真如法性、随任自然、寂灭无常。
2018年03期 v.39;No.167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卢翠琬;
朱棣《金刚经集注》开篇经题下首个注为"仙游翁集英曰"。这一"仙游翁"就是《金刚经十七家释义》的编纂者南宋浦城人杨圭;"集英"二字,并非人名,而是"集群英之言"。通过爬梳相关史料,杨圭的名号、生卒年、科考、宦迹等生平事迹基本得以理清。杨圭以儒家为根基,同时又崇奉释、道两家,这种思想格局体现了宋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编纂的《金刚经十七家释义》。
2018年03期 v.39;No.167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柯秀华;
文化自觉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逻辑前提。在文化自觉视域下福建省永泰县嵩口古镇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文化全球化的冲击,社会民众保护观念不强,保护主体单一化,管理机制未建立,政策措施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应从多元文化主体协同参与,共同推进历史文化名镇的活态传承;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民众的文化生态素养;加强全局统筹,实现整体规划;规范管理,建立保护与发展的运作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2018年03期 v.39;No.167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王国栋;
中国的传统村落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凋敝危机。要保护好传统村落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不能一味被动地保存或者是原封不动地存放,而是要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观念的有机结合,其中实现传统村落的活化就是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梳理国内外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研究进展情况发现,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研究,并提出政府推动和居民参与下的发展与保护观点,同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对传统村落的活化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者进一步指出了文化基因、空间基核在保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传统村落文化资本的提升和利用在活化更新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03期 v.39;No.167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林爱平;金文婷;
2015年,福建武夷山成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九个试点之一。在国家公园体制下,旅游活动运行要体现国家公园的保护、公益和科普教育功能。当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内开展的大众观光旅游活动、生态科普科研活动和户外拓展活动,尚不能很好地实现国家公园的功能。因此,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旅游发展对策方面,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深化武夷山国家公园性质,设计与国家公园体制相符的武夷山旅游产品。
2018年03期 v.39;No.167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冯玉超;郑晓阳;兰思仁;
"森林人家"作为一种具有全新旅游特征的发展模式和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农家乐"的基础上,直接利用当地的森林生态自然资源和景观环境,创造性地开发出乡村特色友好型的旅游产品。"森林人家"具有乡村特色旅游的形式和休闲健康旅游的理念,满足了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新要求。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基础水平薄弱、特点不鲜明、交通条件和内部基础设施差等问题,要求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推广、人才吸纳以及政府支持等层面加大力度,推动"森林人家"的建设,以期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2018年03期 v.39;No.167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