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伟志;薛菁;
从碑刻和文献等史料出发,探讨清代闽安水师在加强和维护闽台联系方面的表现。清初,为了对抗郑成功,清政府增派水师驻扎于闽安镇,并在当地修建了大量各种军事设施。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闽安水师派出班兵前往台湾驻防,各级军事官员也在两地间流动。这些军事人员,平时在台湾海峡内巡防缉拿海盗,往返两岸运送班兵、兵米和台湾所需要的饷银;非常时期,为了维护台湾的安定稳定以及国家主权,闽安水师也参与涉台的相关军事行动。从现存的一些碑刻中还可看到闽安与台湾的一些水师人员为两地的公益设施建设做出了贡献。
2010年03期 v.31;No.119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陈毓文;
作为较早出现的民间文学体裁,民间歌谣与民间谚语率先见证并记载了闽都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劳动生产到爱情婚姻,从家庭生活到人际交往,从民俗风情到人生百态,闽都人融入了种种观察与思考,体现了鲜明的闽都特色,而浓郁的主体情思、浓厚的"虾油味"、丰富的表现手段更为闽都民间韵文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把握这一点对进一步弘扬闽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3期 v.31;No.11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毛晓阳;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海隅,丧葬习俗与中原大不相同。历代学者多从儒家正统礼仪文化的立场,对福州丧俗中注重酒食,盛设酒宴;迷信佛道,举行道场;拘泥风水,停柩不葬;鼓乐葬亲,丧礼高歌;更改丧仪,违反礼制等陋习进行批判。文章指出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合理的风俗改良意见,推动社会风俗向前发展。
2010年03期 v.31;No.119 31-3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符小洪;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重组,城市集群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文章基于城市群体空间结构演变的认识,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体空间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协调发展应处理的几个关系,并从集群经济角度探讨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体空间协调发展的思路。
2010年03期 v.31;No.119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陈颐;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海峡两岸金融的密切往来,不仅有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更可促进两岸在各方面往来的顺畅。目前在愈来愈频繁的两岸经贸交流下,加强两岸金融合作、拓宽合作领域的必要性正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为两岸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两岸金融合的实质性突破需要从理念和制度的层面进行完善。
2010年03期 v.31;No.119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林中燕;陈永正;
海峡两岸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盛,作为海峡西岸的福建省率先启动闽台本科高校合作项目,开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先试。但是,两岸院校联合培养学生模式尚在磨合期,并未形成可遵循的规律。由此,进一步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探讨两岸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对促进两岸经济与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3期 v.31;No.11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杨凤菊;
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首先要明确科研的定位,树立"以社会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因此,针对目前地方高校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以及自身协调不够等不足之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一要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二要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强化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联系,三要加强校内各专业的协调联合,强化多学科联合攻关,四是努力培育中介机构,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2010年03期 v.31;No.11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