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琪琪;在中西方比较视域下,围绕海德格尔关于艺术作品本质和王弼关于“言象意”关系的思考,比较“澄明”与“意”,“去蔽”与“得意忘象”等命题的关系,得以更清晰地探明两者在美学思想上的共融之处。由此,以存在论的视角对艺术作品的本质进行相关诠释:从“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出发,可将艺术作品的存在状态分为3种。在艺术品被创造出来之前,艺术品以“意”或者成竹在胸的“象”的方式作为艺术家自身存在的一部分,此时“言”这一外在感性形式尚未建立起来;当艺术作品被创造出来并独立地存在于世时,“意”寄居于“象”中,“象”则依附于“言”上,“言象意”三者彼此耦合;当其他存在者对艺术品进行审美活动时,通过“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解蔽”活动,使得“意”再次浮现,存在者自身与艺术作品都实现了“澄明”。可以说,艺术品存在于与存在者生命活动连接的“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这一整体性的过程之中。
2024年04期 v.45;No.204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