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机五边形网格螺旋链图的ABC指标和GA指标

    胡晓婷;魏首柳;谢丹;余倩倩;

    通过对随机五边形网格螺旋链图的边进行分类,确定了其ABC和GA指标的数学期望表达式;根据上述表达式计算得到了所有含n个五边形的随机五边形网格螺旋链图的ABC和GA指标的平均值;比较了随机五边形网格螺旋链图的ABC和GA指标的数学期望,结果表明ABC指标的期望值小于GA指标的期望值。

    2020年02期 v.41;No.17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 因子化框架下同位旋破缺效应对CP破缺的影响

    吕刚;刘良辰;李秋实;王莹;霍志鹏;韩江凡;彭娜;

    在因子化框架下,研究了B→P(V)π~0衰变过程中π~0-η-η′混合效应对CP破缺的影响(P,V分别指的是赝标介子和矢量介子)。同时,对比了同位旋破缺和同位旋对称情况下CP破缺的数值结果。

    2020年02期 v.41;No.17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VSG控制参数对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夏正邦;李培强;李俊男;林穿;商俊杰;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能增强系统的频率支撑作用,但选取不同的参数值对系统动态稳定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分析和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逆变电源的小信号模型,分析VSG中关键控制参数变化对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针对3种不同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VSG中的惯量J可以提高系统的惯性,随着惯量J、阻尼D和调差系数K_ω的增大可以减小频率下降的幅度,但同时会增加超调量和调节时间,进而导致不稳定。

    2020年02期 v.41;No.178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 混合遗传算法自适应策略研究

    陈雄峰;曾霞霞;徐戈;

    在针对性设计使得混合遗传算法可处理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空间的特征,研究相应自适应策略。提出和采用了交叉全局探索单个模因构造、候选解接受、局部搜索和种群多样性保持等自适应策略,大幅减少了混合遗传算法运行时间。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标准单元布局问题为测试实例,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些自适应策略的有效性。

    2020年02期 v.41;No.178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基于灰色关联及量子门节点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

    黄凌霄;廖一鹏;郑秀兰;

    为了有效地解决时间序列的波动性、随机性,以及处理难度大等造成的预测不稳定、预测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结合灰色关联分析与量子门节点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时间序列的主特征值与各影响因子的关联度并根据关联度值进行排序,删除低于关联度阈值的影响因子所对应的原始序列并更新时间序列,以降低待处理的数据量。然后,将更新后的时间序列作为输入,采用基于梯度下降算法的量子门节点神经网络,合理分配训练与测试数据,深入学习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得到预测结果和预测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模型所得到的预测误差的稳定性和精度均优于传统的单一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为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他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0年02期 v.41;No.178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 一类延时时变的网络系统全局稳定性

    陈常晖;

    分析了一类非线性函数和延时变化网络系统的共同特征,提练出一类能够描述上述网络系统的非线性、延时时变的微分方程。首先,利用微分方程中非线性函数和延时变化的特性,计算延时项在其积分区间内的最大增长率,应用倒推法计算其延时项在积分区间对应的下界,采用解轨迹界方法给出了该类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结果。其次,应用上述结论分析了网络拥塞控制系统,获得了更低保守性的全局稳定性条件。最后,数值计算验证上述改进的稳定性条件的有效性。

    2020年02期 v.41;No.178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移动校园App潜在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任凤君;黄磊;郑礼河;

    在基于网站群搭建高校移动平台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移动校园App的架构及各应用的接入情况,针对客户端、通信过程和服务端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出研究分析方法和安全修复对策。能较好地帮助移动校园App提高整体安全性,同时对其他移动校园App的安全加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参考意义。

    2020年02期 v.41;No.178 52-5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基于神经网络的公交车易燃气体安全监测系统

    林民;齐虹;

    针对当前公交车辆上缺乏有效安检手段、人为纵火事件频发的社会现象,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报警功能的易燃气体安全监测系统。系统由监测终端、监测装置和人脸识别模块3个部分组成,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化学式检测手段,并辅以Elman型神经网络算法和CS-LBP的人脸检测方法,实现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当监测装置检测到易燃气体浓度超标时,系统能够及时报警提示司乘人员,调用摄像头抓拍可疑人物的面部图片并上传至远程监控中心。在保障车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能辅助公安部门后期调查,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2020年02期 v.41;No.178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 基于Phase数字相机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应用试验

    张建霞;

    倾斜摄影测量是当前测绘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以Phase数字相机为基础,以无人机为摄影平台,阐述了数字相机的几何检校、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及典型测区的航测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倾斜摄影测量的几何精度优于2个地面象元,能够满足1∶500地籍测绘的精度需求。

    2020年02期 v.41;No.178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基于客运网络的城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以福州市为例

    陈嘉;陈刚;

    以2017年福州市到各城市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结合各县市的第二、第三产业GDP与常住人口数据,用加权最短旅行时间和引力模型分析福建省客运交通网络的空间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研究表明:1)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建设与发展,福州市至省内其余地市的城际可达性显著提升,与各县市的交通可达性呈圈层结构,且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2)福州与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存在显著地域差异,总体上呈东部沿海至中部地带,再往西北山区逐级递减态势;3)城际经济联系依托高铁线路与高速公路的轴线发展,并且随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提升,交通可达性格局深刻影响着区际经济联系格局。

    2020年02期 v.41;No.178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基于Landsat影像的福州市海岸线变迁特征分析

    林旺;付石林;秦艳芳;马晓钐;何媛;

    利用1994—2018年4期福州市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谱间关系法提取水陆分界线,经筛选、简化、平滑等处理后得到不同时期的福州市海岸线矢量数据。再利用岸线变迁强度、分形维数、海岸线人工化指数与海岸线开发利用强度等方法,分别分析海岸线的长度、曲折度、陆地面积与开发利用强度的变化情况,总结福州市近25年海岸线的变迁特征,为今后福州市海岸线资源规划以及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2020年02期 v.41;No.178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 SiO2固载刀豆蛋白印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谭娟娟;赖嘉嘉;林心乐;邱小真;许文宏;李艳霞;

    制备了一种以SiO_2作为载体的刀豆蛋白(Con A)印迹聚合物材料。以表面富含不饱和双键的SiO_2作为载体,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和辅助单体,甲叉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通过四甲基乙二胺(TEMED)催化引发剂过硫酸铵(APS)产生大量自由基以促进聚丙烯酰胺的聚合,以Con A为模板蛋白共聚合在二氧化硅表面。模板蛋白经洗脱后,形成的印迹腔穴可特异性识别模板蛋白。经过对Con A印迹材料制备过程中一系列条件的优化、选择性吸附、实际样品分析以及红外、电镜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n A印迹聚合物材料对目标蛋白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吸附容量和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66.76 mg·g~(-1)和20 min。该材料制备简单,性能优良,可望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中Con A的快速分离、富集。

    2020年02期 v.41;No.178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 基于石墨烯/离子液体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

    田文锠;陈毅挺;林晓森;沈开泽;林静;柯雪君;

    以功能化石墨烯为基质,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将离子液体与丙烯酰胺作为复合功能单体,在交联剂、引发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得到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了该印记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和吸附条件;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Hb具有特异性吸附,并且重复利用性较高。

    2020年02期 v.41;No.178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