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研究

  • 沈葆桢巡台与晚清治台政策的转变

    薛菁;

    沈葆桢是台湾近代化的首倡者和奠基者。1874年,沈葆桢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台处理牡丹社事件。巡台期间(1874年6月中旬至1875年4月),他的改革与实践推动了清政府治台政策的根本转变——由防内为主转向"外防内治"。具体表现为:御外为要,加强台湾的防务;开山抚番,推进台湾的开发与近代化;分驻巡抚,增设郡县等。这一切都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的起点,亦为台湾近代化之滥觞。

    2020年01期 v.41;No.17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黄文炤与《道南一脉诸儒列传》

    李志阳;

    黄文炤是明代朱子学派的重要传人,曾师承李文缵、黄光升等人。他一生为布衣,以讲学和著述为主,与何乔远、郑维岳等交情甚笃。他的主要著述——《道南一脉诸儒列传》国内未见传本,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有此书的影钞本,《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五辑)收录了此版本。该书编辑于1613年至1624年之间,勾勒了宋元明以来的闽中理学的发展脉络。其学术宗旨主要在于调和朱子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学术体例方面,该书融理学诸儒之言行与著录为一体,其"总论"形式具有开创性;文献价值方面,该书广泛搜罗了闽中研究性理之学的学者的佚文佚事。

    2020年01期 v.41;No.177 10-1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冰心翻译思想的生态视域研究

    林晓琴;

    将冰心翻译思想置于生态领域进行新视角的梳理与解读,同时结合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对翻译行为的阐释力,有助于挖掘其多维延伸的内涵。冰心为实现翻译生态平衡有意识地遵循契合生态整体观的翻译选材生态观,在处理作者、译者、读者这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发挥译者主体性,尽可能维护译者冰心与原作作者、译者冰心与译作读者、译者冰心与作者冰心这三个生态循环的共生共荣关系,从而彰显了冰心翻译思想的生态特质:始终具备顾全大局与多方调谐的生态意识,在适应与选择循环中充分发挥译者主导作用去协调各翻译主体之间的关系,最终促成作者、译者、读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2020年01期 v.41;No.177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文学

  • 三昧酒与柳宗元之志:《法华寺西亭夜饮》新解

    李小荣;

    柳宗元元和四年(809)所作《法华寺西亭夜饮》,是其饮酒诗中最特殊的一首,因为诗人创造性地使用了三昧酒、夕阳亭等关键意象,尤其是三昧酒意象。而且,诗人使用的意象群,大都蕴含了深刻的佛学义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借三昧酒言志,重在抒发大乘佛教和儒家都提倡的济世思想。此外,柳宗元首创的三昧酒意象,对后世佛教诗歌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20年01期 v.41;No.177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王维、苏轼诗画观在禅学思想上的异同——以《使至塞上》及历代评论为中心

    王廷法;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体现了诗、画一体的意境,这与其中所融入的禅学思想有关。苏轼言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王维在诗画创作中遵循"不一不异"的大乘中道观。王维受南北二宗禅观的影响,诗画创作以悟为主,尤其画作受北宗"渐以成顿"说的影响;苏轼评王维诗画则站在南宗"顿不废渐"说的立场而言,二者皆统归于禅宗"悟入"之法。

    2020年01期 v.41;No.177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试论《世说新语》中支道林形象

    罗墨轩;

    《世说新语》一共记有十九位僧人,他们性格各异,各有特点,支道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后世谈及支道林,常慕其名士心境,然而回到《世说新语》文本,支道林也经常以学者的面貌出现。他是一个看到经学发展大貌,并能贯通南北之学的经学家,同时也是一个糅合了玄学与佛学的佛学研究者。在生活中,他又有着鲜明的个性,他善于演讲,好论辩,并有着热烈的感情,是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

    2020年01期 v.41;No.177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论鸠摩罗什传记对唐僧形象塑造的影响

    郑星辰;

    唐僧形象是由历代西游小说、戏剧不断丰富塑造而定型的。其时代背景与人物的历史原型来源于唐代高僧玄奘,然而在其人物形象中亦不乏其他高僧的影子,如唐僧的家世背景,其舍小乘求大乘、被逼成婚的情节当来源于后秦高僧鸠摩罗什传记。这样的取材使得唐僧形象在整部《西游记》中更加饱满丰富。

    2020年01期 v.41;No.177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政治学

  • 论新时代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意义与要求

    漆昌彬;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搞好中国的经济建设,关键在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新时代党领导经济工作在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新时期的经济工作要坚持党在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创新党在经济领域的领导理念,继承并发展党在领导经济工作方面的理论,坚持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绝对领导的目的,强化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领域的科学水平,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领域的专业能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领域的法治化水平,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建设。

    2020年01期 v.41;No.177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论新时代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

    丁惠娜;

    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集中地,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力量支持,为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提供人才基础,为服务社会提供根本保障。当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在思想引领、人才储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可从厚植理论优势、强化思想引领,挖掘内在动力、激发优势潜能,构建培养机制、发挥协同效应等方面探索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0年01期 v.41;No.177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乡村振兴专题

  • 下党乡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

    陈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明确了具体的乡村振兴行动目标,这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利用当地依山伴水的自然环境和优质特色的传统产业,整合当地悠久典雅的风土人情、令人敬仰的红色文化等旅游要素发展旅游产业,逐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户的增收;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乡情乡貌;缓解了民生问题,增强了文化自信;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振兴。下党乡的经验表明,走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一定要坚持"组织为主,农户为辅"的指导思想,抓好"人才优先、创新就业"的有利时机,坚持"核心产业、有效引领"的发展思路,秉承"科学规划、产农结合"的发展理念。

    2020年01期 v.41;No.177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机制创新研究

    张佳希;蒋春英;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机制存在基层服务力量较薄弱、人才结构不均衡、服务保障体系有待深化等三方面问题。应通过加强基层服务力量,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合理优化人才结构,落实选认机制;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强化经费支持等策略创新科技特派员机制。

    2020年01期 v.41;No.177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高教管理

  • “双一流”建设视阈下师资队伍结构均衡性研究

    吴伶;黄长洵;张岐山;

    "双一流"五大重点建设任务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合理的生师比与适度的师资队伍结构比是衡量师资队伍建设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将师资队伍结构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来评价,构建出基于熵权和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的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均衡性评价模型,能够得到结构均衡性排序,进而为高校"双一流"建设遴选优势学科,同时也为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与参考。

    2020年01期 v.41;No.177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闽台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差异性比较研究——基于闽台六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黄肖铃;

    不同的创业价值观对于创业者意愿、认知及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闽台六所高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差异性的研究发现,两岸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创业认知、创业目标、创业行动、创业手段等方面,其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0年01期 v.41;No.177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建设探究——以闽江学院为例

    翁委凡;张超榕;郑海锋;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利于科学规划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次积极探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闽江学院于2017年9月率先施行该制度。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该制度仍存在课程项目形式单一、记录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师生对其认同感不足等问题。鉴于此,应从优化课程项目体系、完善记录评价体系以及建立科学运行体系入手,全面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建设,提升育人工作实效。

    2020年01期 v.41;No.177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办学成效: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出发点

    范菁;

    中外合作办学成效作为一种良好的预期,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新发展的出发点。然而合作办学的举办者、主管部门对中外合作办学成效的内涵、实现主体和实现策略认识模糊,导致中外合作办学难以由外延式发展转入内涵式发展。因此,重新认识上述问题,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1期 v.41;No.177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