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研究

  • 即非如一校刊之《老子鬳斋口义》考述

    王晚霞;陈琼莲;

    经过镰仓到室町时代五山禅僧对宋学的研究和传播,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学渐渐在日本发展起来。江户时代初期,以藤原惺窝和林罗山为代表的禅僧,其外佛内儒道的身份和思想特点,正是对五山禅僧三教融合观的继承。同样持三教融合观的林希逸注的《三子口义》此时也在日本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度成为老、列、庄的首选注本。其《三子口义》中的《老子鬳斋口义》引起东渡日本的禅僧即非如一的注意并整理刊行,体现了道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江户时代三教合一的学术思潮。该刊本图像丰富,校点精当,是古代日本人研习《老子》的重要刊本。

    2018年03期 v.39;No.16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 隐元禅师诗偈中的自然意象与禅宗境界

    吴章燕;李亮;

    明清之际,诗文创作的文化风尚在僧团之间极为流行。隐元禅师精于诗道,创作出五千多首的诗偈。这些诗偈中关于自然之花、山水意象的描写富有文学色彩和诗人的个性特征,而且政治情感突出,富有禅理禅趣。在隐元禅师的这些诗偈中,花和山水等自然意象是启迪觉悟的种子,是生命荣枯的象征,是人格精神的寄托。这些自然意象蕴含的禅宗境界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字般若、真如法性、随任自然、寂灭无常。

    2018年03期 v.39;No.167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金刚经十七家释义》之编纂者杨圭考——从朱棣《金刚经集注》之仙游翁说起

    卢翠琬;

    朱棣《金刚经集注》开篇经题下首个注为"仙游翁集英曰"。这一"仙游翁"就是《金刚经十七家释义》的编纂者南宋浦城人杨圭;"集英"二字,并非人名,而是"集群英之言"。通过爬梳相关史料,杨圭的名号、生卒年、科考、宦迹等生平事迹基本得以理清。杨圭以儒家为根基,同时又崇奉释、道两家,这种思想格局体现了宋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编纂的《金刚经十七家释义》。

    2018年03期 v.39;No.167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政治学

  • 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盖军静;

    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是党中央精准把握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规律和特点后,适时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导向性的重大举措。回顾党的历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根本性基础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和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是党员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更是保持党的政治性、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建设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018年03期 v.39;No.167 25-3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社会治理社会化视域下的社会协商制度建设——兼论社会协商的社会组织平台构建

    曾正滋;

    在社会治理意义上,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公民还是企业,只要是针对社会性公共事务的协商,都应该归为社会协商。社会治理社会化视域下,社会治理与社会协商具有理论上内在契合及实践上相互融合的趋势。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社会协商具有社会治理和民主政治的双重意义,但社会治理应具有优先性。在具体推进社会协商的进程中,应该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并将其作为主要平台。

    2018年03期 v.39;No.167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旅游学

  • 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研究——以福建省永泰县嵩口古镇为例

    柯秀华;

    文化自觉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逻辑前提。在文化自觉视域下福建省永泰县嵩口古镇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文化全球化的冲击,社会民众保护观念不强,保护主体单一化,管理机制未建立,政策措施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应从多元文化主体协同参与,共同推进历史文化名镇的活态传承;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民众的文化生态素养;加强全局统筹,实现整体规划;规范管理,建立保护与发展的运作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2018年03期 v.39;No.167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国内外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进展

    王国栋;

    中国的传统村落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凋敝危机。要保护好传统村落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不能一味被动地保存或者是原封不动地存放,而是要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观念的有机结合,其中实现传统村落的活化就是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梳理国内外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研究进展情况发现,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研究,并提出政府推动和居民参与下的发展与保护观点,同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对传统村落的活化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者进一步指出了文化基因、空间基核在保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传统村落文化资本的提升和利用在活化更新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03期 v.39;No.167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国家公园体制下的武夷山旅游开发研究

    林爱平;金文婷;

    2015年,福建武夷山成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九个试点之一。在国家公园体制下,旅游活动运行要体现国家公园的保护、公益和科普教育功能。当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内开展的大众观光旅游活动、生态科普科研活动和户外拓展活动,尚不能很好地实现国家公园的功能。因此,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旅游发展对策方面,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深化武夷山国家公园性质,设计与国家公园体制相符的武夷山旅游产品。

    2018年03期 v.39;No.167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森林公园绿色发展新模式:“森林人家”

    冯玉超;郑晓阳;兰思仁;

    "森林人家"作为一种具有全新旅游特征的发展模式和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农家乐"的基础上,直接利用当地的森林生态自然资源和景观环境,创造性地开发出乡村特色友好型的旅游产品。"森林人家"具有乡村特色旅游的形式和休闲健康旅游的理念,满足了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新要求。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基础水平薄弱、特点不鲜明、交通条件和内部基础设施差等问题,要求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推广、人才吸纳以及政府支持等层面加大力度,推动"森林人家"的建设,以期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2018年03期 v.39;No.167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语言学

  • 官方媒体反腐隐喻话语多元研究引论

    毛峻凌;

    十八大以来,"拍蝇打虎"系列反腐话语重塑政治新生态。从认知语用视角深入探究中国反腐政治话语,发现反腐隐喻是借助系统映射促使政治话语概念化来发挥隐性说服优势,达到提高反腐话语的可接受度目的。作为言语交际过程中的明示刺激,反腐隐喻能引导公众推测隐喻会话含义,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反腐隐喻话语的规约化也可减少公众认知努力,让公众更快更有效地理解和推导官方传播意图,促进政治宣传与政治沟通有效融合。

    2018年03期 v.39;No.167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互文指涉框架下的语用偏移研究——以中国政府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

    郑凌茜;

    在Hatim&Mason的互文指涉框架下,对6场中国政府记者招待会口译的语用偏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口译活动的参与增强了政治话语互文指涉的政府机构性,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记者提问礼节性互文指涉的对话性。删除或重构了具有语用冲突特征的互文指涉,表现为带有商榷意义的互文关系。同时,译员的翻译偏移决策一方面表现出与政府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政府发言人话语意图的不准确传递。

    2018年03期 v.39;No.167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互文性视角下的门罗与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以《孩子的游戏》和《蝴蝶》为例

    杨晓琼;

    艾丽丝·门罗和伊恩·麦克尤恩两位著名作家均以情节简单、短小精悍,故事却震撼人心的作品著称。运用互文性理论比照门罗的《孩子的游戏》和麦克尤恩的《蝴蝶》,发现二者在运用高超的叙述技巧刻画哥特气息的场景、塑造哥特式人物以及构建哥特式主题等方面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并通过对两个文本的对照解读,唤起人们对"排他性"的毁灭性后果以及人内心的焦虑、欲望和精神创伤的根源等问题的关注和探寻。

    2018年03期 v.39;No.16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艺术学

  • 现代陶瓷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表现

    郭振文;

    现代陶瓷艺术打破了传统陶瓷以实用和礼仪为主的特点,抛开了传统的范式和固定组合的束缚,在继承中给予了新的表现力。现代陶瓷对传统陶瓷的突破和创新,在室内环境中表现为材质的天然肌理美,釉色的粗犷与圆润及器物造型的和谐美,纹饰变化多端的主题与形式美,起到了陶冶情操、烘托文化气氛、打造艺术品味等功效。

    2018年03期 v.39;No.167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广告文案创作探析

    李飞;

    广告文案作为现代广告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对于商品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独特性的塑造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告文案创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条件,要从广告文案的地位和作用、广告文案与图形的关系、广告文案创作标准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达到广告文案创作的目的。

    2018年03期 v.39;No.167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戏曲音乐谚诀的人文阐释

    吴明微;

    戏曲音乐谚诀是艺人传授音乐经验的主要媒介,对于当代戏曲音乐传承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也是建构我国传统音乐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戏曲唱、念、作、打等技术型谚诀,还是德育、促学、艺法等学理型谚诀,都打上了独特的中国音乐文化烙印,展现了强固的承续力量。这与民间艺人朴素凝练的智慧,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巧学变通的聪明才智和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等文化因素息息相关。

    2018年03期 v.39;No.167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