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研究

  • 论陈寿祺学人之诗的特色

    林东进;

    陈寿祺是乾嘉间著名的学者兼诗人。渊深厚实的学问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观念皆沾溉其诗歌创作,使其诗体现出学人之诗的特色。具体表现为,用典雅正博综、喜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直至创作了一些"学问诗"。这种学人之诗的创作倾向,营造出一种沉郁典重、恢弘奥博的诗风,使闽派诗风为之一变,影响至近代同光派闽派的理论和实践。

    2013年06期 v.34;No.14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明清福州玉尺山房的文采风流

    吴可文;

    福州光禄吟台,北宋郡守程师孟建。明末以后在此建玉尺山房,今存吟台石刻及残址。明清两朝,玉尺山房屡易其主,而文采风流相传不绝。孙昌裔孙学稼父子、许豸许友父子、齐鲲、林枫、叶敬昌、林纾、李宗言李宗祎兄弟、李宣龚、郭柏苍及其后人、黄濬等文人均在此居住过。其主人多为当时闽中著名文学家,且近代福州重要诗社——支社便以此为主要活动地点。

    2013年06期 v.34;No.140 6-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福建华侨报人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刘琳;

    辛亥革命期间(1892-1916),在福建华侨集中的东南亚,涌现出一个卓越的华侨报人群体。他们通过所办报纸进行革命宣传与发动,使东南亚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经费供给地。这个华侨报人群体,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政治支柱、经济基础和军事指挥力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13年06期 v.34;No.140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 论吴钟善的旅台诗歌

    江卉;

    民初,晋江人吴钟善旅台三年,创作诗集《东宁诗草》两卷、《寄鸿吟社诗草》一卷。旅台是他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其旅台诗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写景状物诗艺术手法更为成熟;抒情诗思想内容更加深刻;加入诗社后诗歌创作更为多样化。可以说,吴钟善的旅台诗歌使得他在民初台湾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2013年06期 v.34;No.140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清末民初榕商之发展特征初探

    朱勤滨;

    近代中国被迫开埠后,榕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在不同阶段榕商的发展特征也存在差异,清末民初榕商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一是榕商的结构呈现传统与新式并存的现象,商人身份复杂多样;二是榕商新的组织形式——商会成立;三是榕商的思想观念出现诸多新变化,在新观念的指引下,榕商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事业。

    2013年06期 v.34;No.140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政治学

  •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启迪

    郑崇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地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其中的历史经验值得全面总结:尊重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坚定立场;在维护历史决议形成的基本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认识;把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

    2013年06期 v.34;No.14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 基于等级保护的政府门户网站安全管理探讨

    宗岳洋;

    电子政务是国家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的大趋势、大环境下,政府门户网站应从电子政务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入手,有效利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机制,在政府门户网站安全管理机制建设、人员建设、制度建设上,安全稳固,积极推动电子政务的健康、全面发展。

    2013年06期 v.34;No.14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经济学

  • 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经济因素分析——基于ADL模型估计

    林立达;

    治理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水平稳定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目前影响中国物价水平的原因十分复杂。研究表明,通胀预期因素、供给因素和货币供应量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决定因素。资产价格和外部因素虽然在统计上不显著,但是房价和外汇储备的连续增长使得通胀水平有了上升的动力。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政府应采取以下政策:PPI可以作为CPI的先行经济指标;利用政策积极引导通胀预期;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改革;规范房地产供给制度,坚持制定并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

    2013年06期 v.34;No.14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以仁义礼智信构建和谐营销理论的思考

    吴金林;李丹;

    在市场争竞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矛盾的加剧使各利益相关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为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企业应吸收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并赋予其时代精神,树立和谐营销理念,改进营销方法,促进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和谐。

    2013年06期 v.34;No.14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 试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文化构建

    钟世臣;

    就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体系构建而言,供应链整合构建中大致有两种障碍,一种属于技术上的障碍,另一种属于文化上的障碍。技术上的障碍通过科技的发展、管理手段的丰富可以得到有效的克服,而文化上的障碍则必须依托核心企业,将核心企业文化作为连接节点企业的纽带进行倡导并推广,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把企业的价值观辐射到其他企业中,进而通过建立整个供应链的共同文化来解决。

    2013年06期 v.34;No.140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 物流企业道路运输安全事故成因及隐患分析

    陈成栋;刘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需求日益增长,物流企业道路运输业务日增月盛,物流道路运输事故也随之递增,货车事故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顽疾。根据福建省某地区三年内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可知,物流企业道路运输事故的主要成因包括人员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等。应用德尔菲法对事故隐患做出定性分析,可有效帮助物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清货车事故成因与隐患,提前做好预警、防范,减少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013年06期 v.34;No.140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 城镇化进程中私募股权基金的作用探究

    宋迎;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20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仅依靠政府的投资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诸多问题。充分发挥私幕股权基金的作用有助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融资问题,既可以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又可以获取预期的经济效益,实现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更大更快发展。

    2013年06期 v.34;No.14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文学

  • 苏青散文:直言谈相的世俗书写

    王嵩;

    苏青散文当年一纸风行,而今重新进入广大读者视野,主要在于她直言谈相的世俗书写迎合了当时上海市民社会的趣味,契合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热的潮流。苏青的创作动机、文学趣味、文学观念、个人经验,决定了她关注"饮食男女",并以世俗化、平民化的审美眼光观照庸常琐碎的市民生活,以平凡实在的审美趣味,表现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心理,以泼辣大胆放言无忌的行文,洗去了"饮食男女"的浪漫与理想,这正是苏青散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当然,过于强调生理本能和实利考量也表现出苏青的褊狭和缺失;过于关注日常生活表象以及一些过于直露甚至粗俗的表达,也在某种程序上使其散文不够含蓄,缺少韵味,从而影响了其散文的品位。

    2013年06期 v.34;No.140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喜福会》中女性主义在婚姻中的折射

    赵靓;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描写旧中国社会中的悲剧婚姻和美国当代社会中的失败婚姻,以及女性对不幸婚姻的抗争,批判了男权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并颂扬了女性的斗争精神,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建立和谐婚姻关系的思索。

    2013年06期 v.34;No.14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语言学

  • 林纾、陈家麟翻译的《亨利第六遗事》考辨

    彭建华;

    林纾、陈家麟用文言翻译了《亨利第六遗事》,1916年商务印书馆刊印,这部莎士比亚历史剧译本几乎一直被人们忽视。林纾、陈家麟翻译的《亨利第六遗事》不独立分篇,显然接受了奎勒-库奇改写的《莎士比亚历史故事》的叙事框架,而且林纾、陈家麟还从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上篇、中篇、下篇中选译了一些重要场景。这些片段是没有分行书写、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翻译,在莎士比亚汉译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价值。

    2013年06期 v.34;No.140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论接受美学对幽默翻译的诠释力

    李晓兰;

    在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伊塞尔提出的文本的"空白"、"未定性"和我国幽默学家孙绍振的幽默二重错位逻辑原理的映照下,幽默翻译应在译文中重建幽默的二重错位逻辑,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有必要时需对原文的意义留白做出适当调整,使读者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成功地欣赏到译文的幽默。

    2013年06期 v.34;No.140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乔布斯商业演讲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批评

    郑春婷;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主要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建构修辞性的话语所产生的背景;二是分析修辞性话语本身;三是衡量修辞性话语在受众身上产生的影响。从这三方面来看,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商业演讲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乔布斯建构符合修辞情景的话语并重点诉诸于人品诉求,诱发受众采取行动从而成功实现了修辞目的,为那些想通过演讲影响他人态度与行动,最终实现修辞目的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013年06期 v.34;No.140 86-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大学英语写作中连接性词语的使用——以语篇衔接理论为视角

    贾永华;

    连接性词语的使用是语篇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英语写作的质量。实证研究样本表明,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出现了较多语句不自然、语义不连贯的中式英语,在如何通过连接词的使用实现语篇衔接技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写作教学应重视连接词使用的学习策略和训练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篇感知与衔接技巧。

    2013年06期 v.34;No.140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旅游学

  • 海西建设视阈下福州市涉台文物旅游开发研究

    陈郁青;

    福州市拥有众多涉台文物,深入挖掘福州涉台文物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打造涉台文物旅游的独特品牌,形成两岸交流的良好样板,应当做好资源保护、市场定位、品牌打造、精品线路设计和整体推介等工作。

    2013年06期 v.34;No.140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 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营销推广分析——以莆田“笛韵森林人家”为例

    吴飞美;黄力;

    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行业悄然兴起,成为旅游业中一个很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正确有效地运用营销推广方面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导,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丰富旅游产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具有现实的意义。从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围绕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现状,以莆田"笛韵森林人家"为例,通过分析营销推广策略在项目中的运用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推广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具体营销策略,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莆田"笛韵森林人家"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2013年06期 v.34;No.140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 价格歧视理论观照下的旅游景区门票研究——以深圳欢乐谷主题公园为例

    邹鸿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掀起了一股主题公园发展热潮。目前,对于公园景区的门票研究已取得不少学术成果,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角度展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深圳欢乐谷主题公园的门票价格、游客来源和优惠政策,探讨门票背后的价格歧视因素,并提出借助政府平台、以文化体验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等一系列的实际经营的建议,从而使深圳欢乐谷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趋势。

    2013年06期 v.34;No.140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艺术研究

  • 山水画笔墨特征与地域的关系

    吴敏;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表现形式,受地域地貌环境影响较大:一是生活在不同区域里的艺术家,受自然景观的潜意识影响,无法完全脱离物象对笔墨形式的影响;二是生活在不同区域的艺术家,存在着气质上的差异,气质影响着情感的表达方式,尤其影响着艺术的表达方式。纵观古今各类艺术形式,地域特征对艺术形式表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013年06期 v.34;No.140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 希纳斯特拉“特征和弦”的主题动机创作技法——以《第一钢琴协奏曲》为例

    郝梦;

    通过对希纳斯特拉"特征和弦"构成的分析和阐述,同时结合《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四个乐章主题动机发展加以论证,从而发现希纳斯特拉"特征和弦"的主题动机展开式发展技法的独特性,以及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结构性意义。

    2013年06期 v.34;No.140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服装新美学形态与新美学空间结合的设计实践

    王妩童;

    在生态主义的"环保"、解构主义的"解构"及文化人类学的"跨界"等理念统摄下,作者的服装设计试图突破"服装"与"包装"的边界,将二者有机融为一体,使之生成超越"服装"与"包装"的新美学空间,进而彰显出古拙、素朴、雅致、大方的美感特征和艺术风格,产生新的美学意义和审美感受,带来新奇的视觉冲击和开阔的想象空间。作者针对传统服装设计进行解构,在局部进行非常规的改造;使用与传统材料迥异的其他材料来制作时装,并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将世界服装未来发展趋势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巧妙结合,表现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前瞻性、先锋性和创造性。

    2013年06期 v.34;No.140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 对当代艺术领域利用废弃物进行创作现象的思考

    庄长达;

    当代艺术领域常有使用废弃物进行创作的现象,废弃物在当代艺术视野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与作用。我们应以当代艺术为视角重新审视废弃物的涵义,并对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废弃物作"无用之用"的思辨,通过反思与批判,探讨"无用之用"对现实产生作用的可能性。

    2013年06期 v.34;No.140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高等教育研究

  • 师范院校实施素养教育的若干思考

    郑晓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二字承载了社会大众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和厚望,也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素养教育存在着素养教育意识不强、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方法不科学、考评方式不合理、师资队伍不过硬等问题。应通过树立素养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教材设计、创新教学实施方法、健全素养考评体系、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提高素养教育的效果。

    2013年06期 v.34;No.140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从福建江夏学院生源构成看其办学策略

    张路;张光;赖伟平;

    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通过新建院校实现的。通过对2010年建校的地方公立本科大学江夏学院的本科生生源构成进行分析发现,江夏学院招收了较大比例的弱势阶层子女入校,是一所平民化的本科大学。它和诸多新建的地方公立本科院校一样,承担了本科教育扩张的任务,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将产生深远影响。

    2013年06期 v.34;No.140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张开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学作为国家教育的核心场所,更应当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多元化培养与引导。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认知、行为和生活等方面的特殊性,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其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风修养、自我管理和思想进步。

    2013年06期 v.34;No.140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