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勇;
新文学运动过去近百年了,但是由于那之后政治、文化等诸多原因,新文学运动的真相并没有得到完整的解释,反而被新文学主流强势话语所遮蔽,林纾就是一个例子。林纾是最先尝试新文学创作的人之一,力主根据时代变化丰富文学表达方式,但他不赞成废弃文言,以为作为"美文",文言还有不可替换的功能,可以在知识人中继续使用和传承。林纾的主张遭到新文学激进者的围攻与反击,此后,林纾的形象也就越来越灰色。
2013年03期 v.34;No.13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卢美松;
晚清以来,福州较早实行对外开放,一些先进人物接触"西学",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影响,打开眼界,拓宽视野。因此,在翻译、教育、思想、文学、出版以及兴办实业、从政改革等方面都涌现出一批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他们志在经邦济世,首开风气之先,努力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救国图强的道路,从而形成闽都文化的近代新特色,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3年03期 v.34;No.137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李世愉;
清代,福建的文教事业处于领先地位,这在科举方面有着明显的反映。首先是确定了科举、文教大省的地位,在科举考试中享受到了大省的待遇,这表现在乡试主考官的选派、乡试中额、学额等方面。其次,福建属于边远省份,因此,也享受了一些内地士子享受不到的待遇,士子对朝廷的优惠政策积极回应,苦读风气日渐浓厚,文教事业稳步发展。再次,与其他省份相比,福建士风朴实,反应在科场中,就是很少冒尖,也很少惹祸,乡闱稳定,这是科举、文教平稳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之一。从清代科举制度的实施情况可以透视闽都文化的一些特征。
2013年03期 v.34;No.137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何绵山;
《闽江学院学报》长期开设的"闽文化研究"专栏,其成果经长期积淀,至今已丰赡厚实,为闽文化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福建省各方面的重视和努力下,闽文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拓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闽文化研究必将继续得到深化,取得更大的成就。
2013年03期 v.34;No.137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邹自振;
<正>寒梅吐艳,燕地雪飘。2013年1月20日,由光明日报社与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闽都文化论坛——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克辉,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台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全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福建省原省长胡平,农业部原部长何康,全国
2013年03期 v.34;No.13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李晓菊;
生态文化对社会全体公众的思想行为具有引导、推动、规范和约束作用,但实际上,我国在生态文化的制度设置以及具体操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生态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制度形式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不明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不全面。因此,我们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生态文化综合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生态文化发展的法制法规,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的环保考核制度,建立和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建设的培育制度。
2013年03期 v.34;No.137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刘江翔;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有赖于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与社会稳定双向互动。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且重要的群体,他们对于政治系统的政治认同程度关系到政治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应从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以及与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入手,提出多维度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以促进社会稳定。
2013年03期 v.34;No.137 38-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 杨小霞;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福建佛教文化以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新时期实现"海西"建设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弘扬福建佛教文化之优势及其助力"海西"建设的路径为:挖掘佛教优秀精神资源,服务"海西"和谐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佛教"名片",扩大福建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壮大佛教旅游文化产业,服务"海西"经济建设等几个方面。
2013年03期 v.34;No.137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陈冬;
当前,宗教信仰给两岸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正确认识两岸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认真分析其所造成的影响。大陆高校应通过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党的宗教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及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等方式,消除宗教信仰中的消极影响。
2013年03期 v.34;No.137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 刘敬;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界涌现了一批现实主义女性电影。以这些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的行动素模式,对其进行对照分析,考查社会变迁中女性电影不同的叙事形态及其创作趋向,进而揭示出女性人生追求的实现内在地包含了社会变革更新的内涵,而非"个人"的幸福之"现代性"所能达成。
2013年03期 v.34;No.137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钟希明;
身份问题和认同问题对于文化研究来说至关重要。21世纪初的台湾受到了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的双重夹击,因此造成了广大民众在思想认同上普遍存在的文化迷思。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的双重焦虑,台湾公共知识分子纷纷撰文,在公共领域展开了一场文化大论辩,呈现了台湾公共知识分子对于国族身份认同与试图重建文化主体性的努力。
2013年03期 v.34;No.137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王金城;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文坛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时期。较之大陆长期重视诗歌"写什么",台湾诗坛更重视诗歌"怎么写",强调诗歌文体实验和探索精神。其中,具有视觉美学实验性质的图像诗,就是台湾诗歌形式变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图像诗一方面挑战了传统诗歌的美学形态,另一方面拓展了现代诗歌的审美表现空间,给读者带来新鲜新奇的美感享受。
2013年03期 v.34;No.13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陈邑华;
游记散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文学文本,也是文化文本。当前的游记写作存在着平面化、雷同化的弊端。要写好游记,关键在于"用心行走",即游时要善于发现,忠于自己的感受;记时要善于挖掘具有独特视角的真知灼见;平时应注重内在功夫的涵养。
2013年03期 v.34;No.137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赵鹏芳;王夏雯;
在安徒生生活与作品中体现了流浪意识和拢括其内涵的波西米亚精神,表现出其对艺术理想的不倦追求。波西米亚精神已融入安徒生的个体精神结构之中,也贯穿其童话、小说、游记等作品之中。作为一个不满现实、热衷流浪、具有创新才华和独特风格的作家,安徒生在作品中为那些被主流社会抛弃的人们发出声音的同时,也体现了波西米亚精神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
2013年03期 v.34;No.13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 郑颐寿;
吕叔湘、张志公倡建汉语辞章学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精心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广大社会成员对辞章却很陌生。文章从辞章与群众生活、与语文教学、与大学中文系专业、与国画、书法等"零距离",论析辞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向辞章学界同仁提出:要沿着"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道路前进的建议。
2013年03期 v.34;No.137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葛云;
春节是我国最大、最古老的一个民间节日,但其起源却并不为常人所共知,原因在于关于"过年"习俗的来源并无定论,而是存在许多不同版本的民间传说,其中又以"年"兽传说较为通行。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民俗学的原型,对"年"兽传说做出分析考辨,可以发现,"年"兽传说是一种保存了某些原始素材,但却是后来追加的起源解说。
2013年03期 v.34;No.137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 董瑞兰;
《文艺学习》文学创作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建构起当代人对文学的修辞认知与想象。从人称上看,"我"和"我们"既描述自我与外部的对话关系,又是个体与群体的权力较量,参与了新中国"工农兵"群像的塑造;从时空上看,创作者惯于借助各种"节日"政治符号,采用"现在-过去-将来"文本修辞结构,以及通过"荒野"、"车间"、"家庭"等空间类型的叙述,建构起人物的阶级属性与语篇的政治隐喻。
2013年03期 v.34;No.137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 郑凌茜;
传递讲话人的意图是口译的基本要求之一。意图这一抽象的概念可以用修辞结构理论的结构图进行直观的描述。文章以2010年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汉英口译为案例,通过分析译语的修辞关系及其体现的意图性,探讨传递讲话人意图的有效方法,提高译语质量。研究发现,高水平译员汉英口译译语的意图性较源语更为明确,译员运用核心单元前置、核心性转移和核心单元重复等方法对讲话人的意图进行显性化表达。
2013年03期 v.34;No.137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 黄燕娟;
语言是人类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反语言是主流语言的变体,它与其所对应的另类世界之间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反语言的语言层面分析为理解语言变体背后隐藏的另类世界提供了切入点。基于中国后语言哲学的研究路径,文章以《发条橙》中的纳查奇语为例,通过对纳查奇语的形而下分析,解读该语言变体所负载的另类世界。
2013年03期 v.34;No.13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 杨凤菊;
中西传统管理文化各有侧重点,西方传统管理重在管物,中国传统管理重在育人,两者各有优劣,恰巧互补。因此,现代科研管理应充分吸收中西传统管理文化的精髓,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构建融中西管理文化优势的新型现代科研管理模式。一是实施价值观管理,激发潜能,实现既定目标;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注重情感管理和激励方法;三是坚持协调性原则,充分发挥整体合力。
2013年03期 v.34;No.137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陈东生;
文章对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的服装专业内涵进行了阐释。同时,作者在以往提出的艺术工学学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版目录中的服装相关专业设置,以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为例,提出了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的专业(专业方向)设置、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2013年03期 v.34;No.137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 郑秋;卢建国;
大学生创业模式除了已有的BTB,BTC和CTC等方式,当前又出现了新的创业商业模式OTO,文章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现状出发,提出OTO创业商业模式,阐述了OTO商业模式的运用,提出通过打造微文化、实现微结合、构建微平台、举办微活动、提倡微联盟等五个途径来实现微区域化大学生OTO创业商业模式。
2013年03期 v.34;No.137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 施卫华;
干部考核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它的科学性是选拔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前提和关键。高校只有不断提高干部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建立辩证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科学的考核测评系统,并科学地运用考核评价结果,才能避免在干部考核过程中出现考核内容比较笼统、考核方法比较单一、突击考核时有发生、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等问题。
2013年03期 v.34;No.137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