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类曲线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

    戴立辉;

    利用泰勒公式,并借助于洛必达法则,研究了当区间的长度趋于零时第一类曲线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可作为张风霞等人工作的改进或提高.

    2011年05期 v.32;No.12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k阶Lyness max方程的若干积分

    高敏;

    通过变量变换将k阶Lyness方程超离散化,得到k阶Lyness max方程,并给出了该方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积分.

    2011年05期 v.32;No.127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Carleson测度与Berezin变换

    刘慧琴;叶善力;胡清孝;

    从伪双曲度量的角度来刻画α-Carleson测度,给出了s-对数α-Carleson测度μ与它的Berezin变换Bs2αμ(β)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两者的关系对s-对数α-Carleson测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2011年05期 v.32;No.127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讨论一类有状态依赖时滞和连续时滞积分微分方程系统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任芳;

    利用重合度理论讨论了一类状态依赖时滞和连续时滞积分方程所描述的多物种生态竞争系统正周期解的存在性,得到了保证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性条件.

    2011年05期 v.32;No.127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一维晶格模型的铁磁隧道结特性

    沈耀国;李洪喆;

    对一维晶格模型的铁磁/绝缘体/铁磁(FM/I/FM)隧道结中的平衡自旋流(ESC)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非平衡格林函数,得到了ESC的严格表达式.分析得出,ESC起源于铁磁磁化的交换耦合,对电子器件的制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1年05期 v.32;No.12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基于FPGA与MC8051 IP核的可调窄脉冲激光泵浦源的研制

    陈金恩;周赢武;

    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与MC8051IP核的可调窄脉冲激光泵浦系统.该系统主要作为低重复频率光信号的放大器泵浦源.系统采用MOSFET作为功率开关管驱动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脉冲作为激光泵浦源,可驱动大功率的LD,最大驱动功率可达30W.利用高速FPGA芯片(EP2C8)和VHDL语言,设计激光泵浦源的窄脉冲数字控制电路.利用MC8051软IP核实现智能控制,系统输出脉冲周期、脉冲宽度以及脉冲幅度都可调.系统采用多种有效保护措施,性能稳定可靠.

    2011年05期 v.32;No.127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 基于Cr金属薄膜的低反射近红外黑膜的制备与光学性能

    张妹玉;

    在光通讯分光器件中,光被分光后,总是存在一部分光无法被利用,成为对系统有害的杂散光,要求被完全吸收,同时要求其不能由于反射沿原光路返回,影响前级元件的性能.这就要求制备一种近红外黑膜,既要完全吸收光波,同时又不存在反射光.在以Cr金属膜为基础,在工作波段1 100~1 650 nm之间,设计了一种低反射近红外吸收膜,并采用离子束辅助蒸发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此黑膜,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其透光率与反射率,透光率达到-32 dB以下,表面反射在1 100~1 650 nm之间小于0.5%.采用3M 600P胶带对薄膜的附着力进行了测试,薄膜附着力良好.实验结果表明该膜系完全达到高吸收和低反射的黑膜使用要求.

    2011年05期 v.32;No.127 28-3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基于定子电流的感应电动机MRAS转速估计

    施忠;陈冲;许思猛;

    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感应电动机转速估计模型.以感应电动机本身为参考模型,以可直接测量的定子电流为状态变量,以定子电流-电压方程为可调模型,根据Popov超稳定理论提出满足全局渐进稳定的转速自适应律估计转速.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2011年05期 v.32;No.12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一种新型的配电网线损管理及无功优化系统

    李捷;

    介绍一套集配电网络的图形编辑、线损计算分析、无功优化以及报表管理一体化的系统,可基于图形和SCA-DA系统实时数据共享,接入配变监测、负荷控制系统,整合成完整的线路或台区数据,包括设备属性以及各种实时运行数据等.采用改进强引导粒子群与混沌优化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无功优化.该算法解决传统粒子群寻优后期粒子可能陷入早熟收敛的问题.通过对福建某高压配电网的具体计算,最优降损率可以达到14.04%,节点最低电压从0.895 0(p.u.)提高到0.995 6(p.u.),系统通过一种新型线损管理及无功优化模式,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决策支持的技术平台.

    2011年05期 v.32;No.127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对欧洲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VB-T中OFDM技术的研究

    蔡萍;

    介绍了DVB-T(欧洲数字视频地面广播标准)及OFDM技术的原理,针对DVB-T中的OFDM关键技术细节进行进一步探讨.在Simulink上进行仿真,验证了DVB-T中的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的特点.

    2011年05期 v.32;No.12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一类非线性广义系统的状态反馈H控制

    贤锋;马合保;

    研究一类非线性广义系统的H∞控制问题.基于Hamilton-Jacobi不等式,给出一类非线性广义系统满足H∞控制性能要求的一个充分条件,即使系统在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是指数1的,且从外部输入到控制输出的L2增益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正数.进而,给出状态反馈H∞控制器的一种设计方法.

    2011年05期 v.32;No.12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自动泊车小车转弯参数及特征环境参数的确定

    罗奕树;张在龙;王日信;

    讨论了基于模型小车的车辆自动泊车系统的基本参数计算.通过小车最小转弯半径,转弯环道最小宽度的计算,并结合自动泊车策略所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确定了自动泊车小车转弯参数及特征环境参数.针对实际车辆与模型小车在参数上的区别,以及测距方案的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2011年05期 v.32;No.127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 生活用水太阳能供热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林福;

    应用三菱FX2N可编程控制器编写的一个生活用水太阳能供热的控制系统,利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人机对话界面,远程监控与检验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PLC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践证明,可编程控制器和MCGS组态软件结合有利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监控、现场的检测、数据采集等.

    2011年05期 v.32;No.127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电子工程故障检测模块组合式方案研究

    林海英;

    针对目前电子工程故障检测技术的现状和高校工科类实验室电子设备的使用情况,研究并构建了一套由传统故障检测技术模块和智能故障检测技术模块组合而成的电子工程故障检测方案.方案给出了每个模块的具体结构和实施方案的具体办法,同时给出了相应实例.

    2011年05期 v.32;No.127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数据处理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郑明;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通常采用数字滤波与整体曲线拟合的数据处理方法.以一组泵类试验中的实测数据为例,说明数据处理的原理、计算和实现的过程,以及通过曲线拟合得到的产品性能曲线.

    2011年05期 v.32;No.127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基于改进PSO的多传感器数据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

    杨晓燕;

    加权融合算法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常用方法,但加权因子的确定非常困难并直接影响算法的性能.文章提出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各个传感器的加权因子进行自适应优化,引入种群进化度、聚合度来反映种群的多样性,当种群多样性低于阈值时执行变异操作,并交替使用基于聚合度、进化度的自适应惯性权重函数,从而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通过UCI数据集测例表明本文算法是一种较有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相对其它算法具有较高的融合精度.

    2011年05期 v.32;No.127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物联传感网中OTA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罗海波;程凡永;

    在智能化的物联网及无线传感网中,由于节点多分布广或布置在特殊区域、嵌入在特殊设备中,使得软件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变得异常困难,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升级维护是一种有效而方便的解决方法.在研究当前OTA系统(over-the-air)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EEE 802.15.4及CC2530F256平台的OTA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011年05期 v.32;No.127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 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王炅;张华;

    通过比较分析基于模式匹配和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发现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系统资源消耗低、误报率低等优点,详细分析数据封装和数据解析的过程,并设计了协议分析的基本框架.

    2011年05期 v.32;No.127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基于楼宇监控WSN网络的MHTQ路由协议

    邱立达;刘天键;

    楼宇环境监控中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较高要求,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种轮询多跳路由协议MHTQ,MHTQ在分层组网和路由分配阶段采用多路由分配算法MRM,使得在主路由失效的情况下能通过备用路由保证传输路径畅通,在数据传输控制阶段,采用多次握手机制进行数据确认.实验表明,MHTQ能较好的满足数据可靠传输.

    2011年05期 v.32;No.127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HIS历史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林志刚;

    随着HIS系统的深入持续使用,累积的数据量巨大,可导致系统运行性能下降.通过对现有查询功能的分析获得需要归档的数据库表,建立一套以报表平台为基础的历史数据管理系统,使用GoldenGate实现生产数据库到归档数据库的实时同步.

    2011年05期 v.32;No.127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pH值对诺氟沙星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影响

    李献文;雷月香;

    以正辛醇-水为模拟系统,采用摇瓶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配平衡后水相中诺氟沙星的浓度,由此计算诺氟沙星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得出该系数受pH的影响,pH=1.22时分配系数最小,pH=7.4时分配系数最大.从而得到诺氟沙星弱碱环境的脂溶性大于酸性环境的结论.

    2011年05期 v.32;No.127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退火时间对低温烧结AlN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吴华忠;李华;

    研究了退火时间和碳对低温烧结AlN陶瓷的介电性能,特别是介电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时间通过改变氧在AlN晶格中的扩散过程对介电常数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碳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迅速增大,但对介电损耗的几乎不产生影响.

    2011年05期 v.32;No.127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 Fe3+掺杂TiO2可见光催化降解酸性红的研究

    徐清艳;黄雅丽;

    研究了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实验室合成的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催化降解酸性红染料,重点考察了Fe3+的掺杂量、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添加量、酸性红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光照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掺杂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1.5 g/L、pH为2.0、质量浓度为40 mg/L的酸性红100 mL,用白炽灯光照降解酸性红30 min,酸性红降解率可达98.45%.

    2011年05期 v.32;No.127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金属-有机超分子聚合物[Zn5(D,L-Alaninato)4(Terephthalate)3]n的合成及晶体结构分析

    娄本勇;郭宏伟;

    以D,L-丙氨酸(D,L-Alanine)和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为有机配体,与硝酸锌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金属-有机超分子聚合物[Zn5(D,L-Alaninato)4(Terephthalate)3]n(1).在该化合物中,Zn(Ⅱ)离子与对苯二甲酸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的金属-有机配位层状框架,丙氨酸桥联Zn(II)离子形成了一维的配位链状结构.配位层与配位链之间通过氨基酸的桥联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三维的超分子框架结构.

    2011年05期 v.32;No.127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新型杂多酸(H3NCH2CH2NHCH2CH2NH3)2[(HPO4)2Mo5O15]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

    黄尊行;江丽芳;

    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H3NCH2CH2NHCH2CH2NH3)2[(HPO4)2Mo5O15],Mr=1121.99)并得到单晶,晶体衍射实验发现其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0.980 6(2)nm,b=0.995 2(2)nm,c=1.468 0(3)nm,α=95.46(3)°,β=98.88(3)°,γ=95.70(3)°,V=1.399 6(5)nm3,Z=1,Dc=2.648 mg/m3,(MoKα)=1.199 mm-1,F000=528,最终R=0.042 1,wR=0.099 7,GooF=1.034.配体由一个[(HPO4)2Mo5O15]4-簇阴离子和两个质子化的二乙烯三胺组成,化合物中端基氧与有机胺之间存在大量的氢键作用,使其连成一种新的有机-无机杂化的超分子化合物.

    2011年05期 v.32;No.127 107-1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交联壳聚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奶制品中的痕量Pb

    杨平;陈为键;

    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合成了聚乙二醇交联壳聚糖.用红外光谱(FI-IR)对交联壳聚糖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交联壳聚糖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温度为40℃、吸附剂用量为30 mg时,交联壳聚糖对溶液中Pb2+的吸附效率较高,吸附在交联壳聚糖上的铅离子可用1 mol/L的稀HCl洗脱.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该法对Pb2+的检出限为0.72μg/mL(3σ,n=8),相对标准偏差为2.1%(n=5,ρ=5μg/mL),线性范围为0-20.00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8%-102.6%之间.该方法用于奶制品中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011年05期 v.32;No.127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城市行道树对一氧化碳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潘辉;刘晓华;黄石德;蔡燕徽;

    选择福州几种主种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分析车流量和环境因素与一氧化碳(CO)、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的关系,揭示行道树在控制CO、TSP浓度中的贡献.结果发现车流量与道路中央CO浓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树下的环境弱化了这种关系,表明它们关系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行道树的存在引起的,其改变的幅度可能还受到行道树的生理周期及林冠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除了在小叶榕试验点,车流量与TSP浓度均表现为显著的指数相关,且道路中央高于树下环境,表明车流量与TSP浓度关系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行道树的存在,其改变的幅度可能还与道路宽度、所经车辆车速等因素有关.环境的温、湿度与CO浓度表现为弱相关.除了小叶榕树试验点,其它试验点环境温度均与TSP浓度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无论有无行道树存在,环境湿度均与TSP浓度表现为较强的负相关.

    2011年05期 v.32;No.127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细根能量现存量动态

    吴锡麟;叶功富;张立华;

    对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细根能量现存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林龄木麻黄人工林活细根和死细根中的灰分现存量和死细根中的能量现存量在3月和7月有两个峰值,而活细根中的能量现存量峰值则出现在秋冬季节和7月份;活细根中的灰分和能量现存量随林龄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灰分出现在24林龄中,而能量则出现在30林龄中,死细根中的灰分和能量现存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木麻黄人工林细根能量的固定随着季节和林分林龄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2011年05期 v.32;No.127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闽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

    江淼华;黄荣珍;谢锦升;王维明;

    运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了闽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降雨类型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量具有很大差异.裸露地(对照)小雨时也可能产生水土流失,而大雨以上降雨会产生严重水土流失;具有一定植被覆盖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果园和锥栗林的径流量和泥沙量大幅度减少;而植被覆盖良好的杉木林即使大雨以上降雨也仅产生极轻微的水土流失.降雨量与径流量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降雨量越大,径流量越大;而降雨量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性明显小于降雨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影响土壤流失量的因素比径流量复杂.

    2011年05期 v.32;No.127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福建平潭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蔡晓禾;廖廓;

    平潭是福建省最大岛屿,处于东亚季风区,是东、西风带交替影响的过度区,其气候季节性特征明显.通过对平潭本站建站初期到201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平潭年平均风速为5.0 m/s,大风日主要集中出现在冬半年,而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大风极值多出现在夏季;平潭主导风向轴明显,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

    2011年05期 v.32;No.127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天山典型高山地区雪盖时空特征研究

    林金堂;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是一个关系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对该区域雪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Landsat/ETM+数据,利用雪盖制图算法(SNOMAP algorithm)提取研究区4期影像的雪盖信息,结合DEM数据,分析了天山典型高山地区积雪覆盖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月份积雪覆盖范围最广,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和南部,这主要是由西风环流路线和区域地形特征共同作用造成的;4个月份的积雪覆盖率均随海拔上升而增加,但速度有所不同;在不同月份和高程带上,不同坡向上的雪盖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

    2011年05期 v.32;No.127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自然科学内容)总目次

    <正>~~

    2011年05期 v.32;No.127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来稿须知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编辑部为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本刊的编排进行相应规范,并对作者来稿做如下要求

    2011年05期 v.32;No.127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卷首语

    趙麟斌;

    <正>挥别了蝉鸣的炎夏,迎来了收获的金秋。我们将带着书香墨印的本期自然科学版学报送到了广大读者面前。有几个亮点值得向大家推荐。《第一类曲线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一文,

    2011年05期 v.32;No.127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