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发展释论

    赵麟斌;

    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科学发展观逻辑论证的起点。发展具有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域的意蕴。从传统到科学的发展理路,在发展理论的历史-逻辑轨迹论证过程中,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之发展的可实践性、工具性、现代性和终极关怀等特质;同时挖掘了发展在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等方面的哲学蕴涵。

    2008年06期 v.29;No.11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继续解放思想 推动科学发展——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

    钟信芳;

    今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理论上和工作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与解放思想紧密相联。解放思想极大地焕发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着眼于"人的解放和发展";要密切关注"时代变迁",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以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要深化改革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008年06期 v.29;No.11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改革开放30年法治社会化探析

    郭华;

    社会法治是与传统的国家法治有所不同的新型法治,法治社会化具有整合社会的重要作用,在相当程度上统摄并涵盖了市民社会的私人自治领域和政治国家的公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亦开始把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应用于社会自治、社会管理等社会活动领域,着力创新法治,促进法治社会化,建设新型的社会法治,并取得明显成效。30年的实践证明:法治社会化是依法治国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法治的最终归宿。

    2008年06期 v.29;No.11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和谐社会视阈下生态化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阮晓莺;

    生态化技术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不仅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发展。从政府主导、制度保障、观念整合三个层面入手,大力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走绿色科技之路,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2008年06期 v.29;No.110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改革开放与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陈晓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宣传事业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新闻媒体以创新的精神,尊重新闻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大大增强了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凸显了新闻传播的最优化和最佳值。

    2008年06期 v.29;No.110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本期特稿

  •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次评优之我见

    潘国琪;

    学报评优,是对参评学报质量的一次全面考核。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次评优的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栏目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服务社会的功能进一步彰显。这是近些年来地方高校学报发生的新变化。对于评优中发现的编辑质量和栏目建设的一些问题,只要注意优化评优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题研讨,是不难解决的。学报评优具有激励作用和督促作用,坚持做好这项工作,必会有力地促进学报建设。

    2008年06期 v.29;No.11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闽文化研究

  • 妈祖信仰在台湾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影响力

    樊如霞;

    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台湾早期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进程中,妈祖信仰对于凝聚以地缘群体聚落移民间的关系方面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50年间,妈祖信仰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化进程具有很强的作用。在当代,妈祖信仰已发展成为维系两岸骨肉亲情、增进相互了解、文化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8年06期 v.29;No.110 29-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慈悲为怀 救苦救难——林则徐的观音信仰

    韩琴;

    受父母、恩师、最高统治者以及社会氛围的影响,林则徐虔诚地信仰观音菩萨。出于对观音法门真谛的参悟,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成了林则徐信仰观音的最力修持。就儒教信仰而言,民为邦本,救难济困是治国平天下的需要,是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外在的要求;就观音信仰而言,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是信徒们修行的需要,是一种个人愿职,一种内在的需求;观音信仰与民本主义的内外统一,塑造出了百姓心目中的"林青天"。

    2008年06期 v.29;No.110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经济学研究

  • 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

    李炫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有抽象和具体两种形态,又有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两重功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变革,为劳动价值论新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呈现出新的当代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总和",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与生产服务的劳动有机耦合,私营企业主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条件。

    2008年06期 v.29;No.11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区域形象与区域品牌问题探究

    谢弦;

    区域品牌是区域珍贵的无形资产,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加速崛起意义重大;而区域形象是区域品牌差异化发展、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路径。通过对区域品牌战略地位及区域形象相关问题的探讨,以探寻区域品牌发展路径。

    2008年06期 v.29;No.11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权力关系视角下外生型产业集群的生成与演进——以福建东南汽车城为例

    景秀艳;

    在跨界投资时,大企业可凭借其在原生产网络中的权力优势影响其配套企业跟随其迁移,并促使地方政府发挥政权力量满足其对优惠政策及公共产品方面要求,使母地的生产联结模式在投资地复制或迁移,快速形成"飞地型"轮轴式产业集群。集群优势又将吸引其它异地大企业进入,集群可能逐渐演变成多核型网络结构。这其中,主要配套企业对核心大企业权力行为的应对措施可促使集群根植性增强,当地政府在权力对比中的地位也将逐渐提高。

    2008年06期 v.29;No.11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实物期权视野下的房地产投资决策

    潘长风;

    实物期权思维改变了传统的投资分析方法和投资决策过程,房地产投资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必须面对大量的实物期权,正确把握不确定性给投资带来的价值,科学利用实物期权理论才能使投资者能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2008年06期 v.29;No.110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新加坡汇率制度分析

    林斐婷;

    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的新加坡,它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心。这种汇率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货币篮子、波动范围、爬行变动和汇率目标,具备"监督带调整汇率制"的典型特征。通过对新加坡汇率制度选择现实基础和利弊分析,得出新加坡的汇率制度的运行是相对成功的结论。

    2008年06期 v.29;No.110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文学研究

  • 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文化阐释

    张翼;

    现代散文诗在"五四"期间从国外移植引进,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蔚为大观,是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的。首先,它与新文学革命密切相关,在诗体大解放的白话诗论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这一文体能自由、艺术地展示内外交困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隐秘的内心世界;当然,本民族诗文渗透的文学艺术传统对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影响更是内在而长久的。

    2008年06期 v.29;No.110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论《浮生六记》中的沈复

    程小青;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占的地位与陈芸同等重要,可惜迄今未有从其文学形象角度切入的研究,这在《浮生六记》的研究方面是一个重要的缺憾。透过《浮生六记》的文本,我们可以分析并得出结论:沈复是一个忠于所爱、率真洒脱而又有独特审美眼光和很高美学修养的人。

    2008年06期 v.29;No.11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韩愈《毛颖传》接受史述论

    刘美玉;欧明俊;

    《毛颖传》是韩愈另类于其载道文的一篇奇文,后世仿作颇多,其中很多"元素"也影响深远。历代对《毛颖传》的评价,低至"文章之甚纰缪者",高至"千古奇文",价值增减高下,因时因人而异。《毛颖传》文体特色、结构意蕴是学者关注重心所在,归《毛颖传》于"传"之"变体"。储欣评曰"以史为戏,巧夺天工",简约而深刻地揭示了《毛颖传》的艺术魅力。

    2008年06期 v.29;No.110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英语学研究

  • 中西翻译实践中的暴力操纵思辨

    赵朋;

    传统的翻译理论注重标准的厘定及其对标准的遵守,但翻译中所体现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及翻译实践中的暴力操纵对翻译的"忠实"原则给予了无情的解构。因此,探讨翻译背后的暴力问题、译者在其间的特殊身份以及减轻暴力操纵的方法是译介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

    2008年06期 v.29;No.11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语言获得“天赋说”的几个约束条件

    贾永华;

    语言获得的"天赋说"争议历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理论约束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对语言获得的说明立场,都必须重视其理论的有效边界,否则就可能由于理论原则的扩大化而归于无效;即便这些边界是模糊和不确定的,也仍具有约束意义。因此,对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获得天赋说,从不同层面进行一些相关约束条件的限定分析,对于更准确地把握命题不无裨益。

    2008年06期 v.29;No.110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考生口试话语语言特征衡量指标的有效性研究

    兰春寿;

    基于考生英语口试话语的研究中,不同研究者用来分析话语准确度,流利度与复杂度等语言特征的衡量指标有相似的也有差异的。为了验证这些研究中所共同采用的一些衡量指标的有效性,在一项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六个被不同研究采用的衡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六个衡量指标均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出预期的考生口试话语语言特征。

    2008年06期 v.29;No.110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补白

旅游学研究

  • 后现代视角下的中国旅游反思与展望

    许亦善;

    现代旅游业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导致了行为的短期化;以景观览胜为主导,导致了人文的缺失与产品的同质;以市场为原则,导致了旅游消费的诸多"潜规则"与"陷井";以"合理性"为准则,导致了旅游不能适应人的多层次文化需求。从后现代视角看,走出这些困境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增进人文内涵,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传统与现代的沟通,以旅游为载体构建人类共同精神家园。

    2008年06期 v.29;No.110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福建旅游资源保护及景区开发的财政扶持政策

    李丹;

    财政扶持对福建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景区开发相当必要,近年来,福建省对旅游景区的财政扶持虽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在扶持观念、扶持总量、扶持方式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福建省可通过建立旅游环境规划基金和环境补贴等手段促进旅游资源的财政扶持,通过加大对旅游开发规划编制的财政支持和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政策等手段促进景区开发的财政扶持。

    2008年06期 v.29;No.110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旅行社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探源

    吴琳萍;

    目前我国旅行社与供应商(主要指酒店、航空公司及酒店)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协调,这是我国旅行社发展乃至整个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旅行社有必要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旅行社产品的供求特点,可建立一种基于"时间—价格(成本)"的期权合同模式来实现旅行社与供应商的利益协调,从而构建旅行社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

    2008年06期 v.29;No.110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福州经济型饭店SWOT分析及对策

    蒋周莉;

    经济型饭店已经成为中国饭店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福州经济型饭店已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定位不准确、服务不规范、品牌知名度不高等相关问题。在对福州经济型饭店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福州经济型饭店应在目标集中战略指导下,加强交流,强化创新,注重市场定位,通过集团发展,塑造品牌,从而实现行业的良好发展。

    2008年06期 v.29;No.110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艺术研究

  • 声音表现力的艺术展现

    陈敏红;

    在声音技巧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如何再提高声音的表现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人们常常在声音的训练做文章,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其实,问题的症结不是声音技巧不高,而是演唱者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不高,因而导致表现力受到限制。提高声音表现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声音之外的功夫训练。

    2008年06期 v.29;No.110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艺术课程作为学科及其本体存在研究

    王福阳;

    艺术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新创设的综合性课程,从课程的内容所涵盖的学习领域、艺术门类之多且交织互渗的现象来看,提出并摆正艺术作为学科的位置,厘定其学科本体,不仅是诠释当前综合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谓"无本"、"杂乱"等偏颇之辞,而且是进一步深化艺术课程改革促进艺术课堂教学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2008年06期 v.29;No.110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高师钢琴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陈华;

    新一轮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朝纵深方向推进,音乐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钢琴实践能力与音乐教师专业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然而,长期以来,高师钢琴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受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学生钢琴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能力薄弱。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对学生的钢琴实践能力的各部分教学计划方案进行科学安排、加强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以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能力。

    2008年06期 v.29;No.110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客家筝派和闽筝筝派异同点比较

    郝军;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演奏技法、风格特征。对传统筝派进行主要特征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在了解某一流派的同时,横向深层次地掌握其它流派所蕴藏着的内容,从而对古筝这门艺术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闽筝和客家筝派都是我国古筝重要流派的代表,由于地域和渊源关系既相辅相成又各异其趣。本章希望通过两个流派的演奏技法、音韵特点和演奏风格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两个流派演奏中特点特色及音乐风格。

    2008年06期 v.29;No.11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图书信息研究

  • 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商务服务

    王凤满;

    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商务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数字图书馆是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的前提条件,并具有推动作用。电子商务也给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图书馆应用于电子商务,同时促进其发展。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商务之间存在着共进共荣的紧密关系,二者之间的结合是信息时代进步的表现。

    2008年06期 v.29;No.110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正史”中零散信息资源检索刍议

    黄华美;

    "正史"篇幅宏大,资源丰富,可信度高,但查找利用难度较大,特别是散见于"正史"诸篇章中的零散信息,查全、查准需要一定的检索知识。以"闽民俗"文化为例,从纸本文献到网络全文检索系统,纵论"正史"中零散信息的查找利用问题,强调利用过程中对版本、检索工具的认识与应用。

    2008年06期 v.29;No.110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闽江学院文科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