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TO与中国高等教育

    赵麟斌;李小宾;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伴随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跌宕起伏,目前是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之一;中国加入WTO业已五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社会空前激烈竞争的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全面改革,创新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切实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以融入整个国际社会。

    2006年06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 主编寄语

    趙麟斌;

    <正>春华秋实日,硕果盈枝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目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当前而且关系长远,不仅关系经济繁荣而且关系社会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的确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我们要抓住经济持续增长的机遇,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过去几年世界发展的趋势清楚地表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世纪,也将是终身学习的世纪。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阶段;我国是拥有众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需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根本途径就是加快教育的发展。

    2006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 新农村民主管理的三大突破点

    陈道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地抓住管理民主这一工作主题,选择实现管理民主的路径,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最根本的是健全完善相关的民主制度;最关键的是不断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有效的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006年06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广告符码的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批判——评加利(Sut Jhally)的广告理论

    刘小新;

    汉语学界兴盛的文化研究偏重于形式的意识形态批评,却由于学科背景的限制而多少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维度有所忽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研究的批判力度。而美国传播学学者Sut Jhally的研究接合了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形成广告符码阐释的双重视域,对汉语学界正在掀起的传播学与文化研究应有启发作用。

    2006年06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论新闻宣传的政治视野

    陈晓云;

    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稳定、人心的稳定。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统一思想、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任务繁重,新闻宣传工作责任在先。因而,开阔政治视野,增强大局意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当务之急。

    2006年06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对行政调查的再认识

    李延军;

    行政调查在现代行政法治中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但是我国缺乏完善的行政调查法律体系,立法对于行政调查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冲突也缺乏有效调控。这主要源于传统行政法学对行政调查定位为附属的、过程性的行为,对其在行政法治中的独立价值缺乏足够认识。完善行政调查机制,构建法治政府,必须对行政调查的内涵、性质进行宏观上的再认识。

    2006年06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宋代税收监督制度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郑志强;方宝璋;

    宋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税收监督制度体系,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税收监督。其中事前监督主要是对民赋簿籍的记录,以保证税赋的合理性;事中监督主要包括对完税凭证、税收帐簿的记录;事后监督主要包括官员对税收的报告和对官员税赋征收的考核。这些税收征管制度对我们健全帐簿管理方法,完善凭证防伪措施,防范小金库及严格官吏考核制度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6年06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 分账制下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策略

    韦樟清;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变混账管理为分账管理后,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基金积累数额将越来越大。鉴于现行个人基金投资管理体制难以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推行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创新基金投资工具及优化配置,并切实加强基金投资监管,是保证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策略。

    2006年06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品牌发展的对策思考

    谢弦;

    区域品牌战略是“海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区域品牌的内涵与特征、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关联分析,进而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品牌创建的对策措施。

    2006年06期 38-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审计

    刘霞;

    以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为基础,探讨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以及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等相关问题了。

    2006年06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都市农业的区位分析

    赵涤非;闫正平;

    作为一种崭新的农业形态,都市农业于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及美、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通过系统整理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文献,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功能、特征进行了概念上的描述。定义都市农业为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空间的大农业。对于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利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对都市农业的产业带区位选择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我国都市农业的产生及发展和都市农业的布局进行了分析。

    2006年06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环境研究

    张东昱;

    福建民营经济起步较早,但近年发展有减缓的趋势。通过对发展福建地方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和发展趋缓原因的分析,在借鉴发迭国家政府对民营经济扶持措施的基础上,理顺福建省完善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思路。

    2006年06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我刊喜获“首届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等殊荣

    <正>为及时交流福建省高校学报学报工作的经验、树立榜样、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打造一批精品学报,2006年9月底福建省教育厅决定开展“首届福建省高校精品·优秀·特色学报奖评比活动”和“2006年福建省高校学报优秀编辑工作者及优秀编辑学论著评比活动”。经过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报分会组织的评比委员

    2006年06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论汤显祖遂昌善政与戏剧诗文创作之关系

    邹自振;

    汤显祖在遂昌期间,关心人民疾苦,驱除虎患,抑制豪强,这些局部政治改革的成功,使他相信用“瞑眩之药”是能够医治明王朝痼疾的。然而事与愿违,他在遂昌五年,虽然政绩斐然,百姓拥戴,得到的却是上级官吏的排挤和地方势力的反对。黑暗的现实既堵塞了他施展个人抱负的道路,也浇灭了他依赖明君、贤相匡正天下的政治热情。遂昌善政与弃官,无疑是汤显祖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这一时期,也是汤显祖戏曲写作与构思的重要时期。他在此时不仅修改润饰早已完成的《紫钗记》,并开始着手于《牡丹亭》、《南柯记》的构思。《牡丹亭》第八出《劝农》,描写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场景,正是他在遂昌劝农生活的真实写照。《南柯记》第二十四出《风谣》,塑造了淳于棼贤能善政、深得百姓拥戴的动人形象。此剧表现了汤显祖面对当时丑恶的社会现实,向往“南柯”净土的美好理想,是他的创作由爱情剧走向政治剧的开始。

    2006年06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三言”中多情智慧而贤淑的女人——冯梦龙对女性的身份认同

    孙丹虹;

    晚明士人冯梦龙在认同市民文化的同时,也对女性的身份有所认同。但是作为男性,冯梦龙在“三言”中对女性的身份认同又有偏差产生,这种认同偏差的表现形式在“三言”中各不相同。

    2006年06期 63-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废名小说《桥》的禅意

    陈邑华;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是其影响最大,最能标显其个性的诗化小说的代表作。《桥》不仅营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梦,更以其特有的禅意成为废名的“特创”,这浓浓的禅意除了研究者们所提出的跳跃式、简洁而空灵的语言特点及静寂的禅境外,还有来自于语言自身所承载的佛禅信息。这里,笔者将从《桥》里意象的选择、生死观、辨证思想三方面阐释其佛禅意蕴,从而更好地展现废名小说特有的禅意。

    2006年06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社会心理优化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

    杨伟才;

    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社会心理的支撑。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甚至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心理因素。因此,要引导民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努力提高民众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心理预期,培养民众的民主政治意识,帮助民众塑造健全的政治人格,从而达到优化社会心理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2006年06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热线心理咨询的操作思考与规律探究

    曾乃卓;

    由于热线心理咨询服务所具有的便捷性、隐秘性与经济性特点以及操作中的局限性,需要从业者具备更具适应性的专业素质。从完善热线心理咨询服务的角度看,应优化咨询师执业技能,包括建立关系、倾听及谈话技术、态度原则等方面,进行某种意义上的规律探究。

    2006年06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大学生责任感人格特点分析

    陈旭英;

    对大学生责任感人格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提出教育策略。以福建省部分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大学生群体责任感特质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文理科学生、男女生在责任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专科生与本科生、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责任感方面有显著差异,本科生高于专科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

    2006年06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中古齿音开合口在明清时期的演变

    张平忠;

    开口呼与合口呼是描写汉语韵部发音状况的一组对称系统,是语音性质的重要区别特征。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会在开合口变化中得到相应体现,因而分析开合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揭示语音发展规律。从齿音的角度探讨中古到明清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这一发展时期语音演变的情况。

    2006年06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马祖与福州常用词语异中大同的渊源关系

    祝敏青;梁玉璋;

    马祖话与福州话同属闽东方言区南片方言,其常用词语大同小异,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是海峡两岸语言文化同根同源的有力佐证。

    2006年06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古田平湖话声母语流音变

    陈勤;

    本文以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为依据,描写古田平湖话语音系统,分析声母特点,着重对声母方面语流音变进行全面考察,分类讨论,归纳出声母类化规律,列举规律外的特殊情况,指出与福州话的主要区别。

    2006年06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从东西方艺事论中国当代漆画的发展方向

    骆文亮;

    中国当代漆画作为一个古老而新兴的画种,在当今中西文化日益融合和艺术全球化的冲击下,难免产生一种浮躁的情绪和浅薄的骚动。如何把握其发展方向,是漆画家亟待解决的课题。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历清东西方艺事的根本区别,分析当代漆画家应履行的历史使命,把握好漆画展现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内涵的方向性问题,努力拓展漆画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范围,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006年06期 98-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生命的歌吟——读元代画家王振朋的《伯牙鼓琴图》

    郭振翔;

    从对元代画家王振朋《伯牙鼓琴图》的解读中,试图证明中国传统仕文化的一种样式,进而推论知音文化具有人类思想、情怀的普遍性。通过对画面的反复揣摩,提出先泰仕文化语境的特征,并从伯牙与子期相遇相知的人格魅力中,从一曲《高山流水》成为千古绝响的遗韵中,提炼传统哲学意味及人文价值。

    2006年06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比较分析

    苏海鸣;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师范音乐专业使用的三部视唱练耳教材《视唱教程》、《视唱练耳——卫星电视教育音乐教材(一~四)》和《基本乐科教程视唱卷、练耳卷》为研究对象,运用教材论,采用了文献检索法、访谈法、逻辑法、对比分析法等调查研究方法,对这三部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教材在编写原理、编写结构和编写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高师视唱练耳教材以培养首调音感为主,发展一定的固定音感,补充弹唱教材,推行视唱练耳教学分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06年06期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素质教育新思维:学校实施两部式办学机制

    张庆守;

    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校施行的是由教务处进行笼统管理运作、以学科课程教育为核心的“单部式办学机制”。正是这种机制助长了“应试教育”不良倾向,它有利于“学科学习目标”的实现,却不利于“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培养。在社会人才观发生根本性变革和教育培养目标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单部式办学机制”已显露出诸多不适应的态势。提出与论证学校实施“两部式办学机制”的新构想,建议学校通过实施“部门化”运作机制,设立“学科教学处”和“非学科教学处”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分部实施与管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006年06期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荣辱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

    许厚云;

    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荣辱体验。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对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仅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也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构指明方向。从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及其演进入手,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及特点,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性以及构建途径。

    2006年06期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黎卫金;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加强知耻教育,培养知耻意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精华及合理成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06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高校听证制度的引入与学生管理

    唐玲;陈东;

    大学法治是法治社会的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大学对大学生的权利保护重视不够。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正式实施,引发了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场新变革。本文以听证制度这一行政程序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听证制度的涵义及其历史演进过程,指出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引入听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听证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是落实教育法制化的重大举措。

    2006年06期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成因与对策:高校招生生源失衡现象探析

    汪秀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招生制度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高校招生呈现出失衡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与高校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的差异、招生政策的变动、招生宣传引导的不到位、就业情况的影响以及考生个人等因素息息相关。要解决当前高校招生生源的失衡问题,必须切实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积极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招生政策,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努力扩大就业渠道,日益完善考生适时服务系统。

    2006年06期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一体两翼”辅助体系与大学生就业问题探微

    陈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切入点,构建以主体性教育为主,形势政策教育和就业心理教育为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体两翼”辅助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2006年06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社会科学内容)总目录

    <正>~~

    2006年06期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