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秀清;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因距武夷红茶区径捷,在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的茶 叶贸易在经历了开埠初期近十年的沉寂后,到1853年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并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极盛,成为弛名 中外的世界“茶港”。本文拟从福州“茶港”的沉寂与兴盛的原因入手,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福州城市贸易发展的历史轨迹。
2005年06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趙麟斌;
<正>特色是学术期刊的不朽生命。闽都大地,历史传承悠久,文化积淀淳厚, 又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和亲缘关系。 “闽文化研究”乃是我刊的常设 栏目之一。本期刊发的《五口通商时期之世界“茶港”》、《近代福州城市人 口考论》等文,让读者从不同侧面了解近代史上福州的渊源和源流,它对于我 们目前建设和繁荣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也不无裨益。
2005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林星;
人口变化是城市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对前人未曾利用的人口调查数据、海关统计、外人调查等大量历史 资料的分析,第一次对近代福州人口的变迁及人口结构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并且指出这些人口特点是和福州近代化水平联系 在一起的,体现了城市转型期的特点。
2005年06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赵麟斌;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社区做起,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建设和谐社区,实现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社会转型的战略 举措,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和谐社区必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支点,以居民自治 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2005年06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 林婷;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国家对乡村的制度探索呈现着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法理型的制度 供给与传统宗族制度及政治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对农民基层的民主建设有着积极意义,它的实现是农村秩序转型的重要制度 保障。
2005年06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林修果;
20世纪80年代以后,宗族秩序的回潮成为乡村社会的大事件,对于这一现象,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存在着宗族秩 序的正反向两个维度之争,本文认为虽然宗法秩序相当成分的增长有悖于社会现代化,但村落宗族文化尚有其正面的因素,也有 其能为现代化进程所运用的潜能,基层组织应对复兴的宗族秩序进行价值性的开掘,使其成为乡村社会的秩序转型的有利因素。
2005年06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沈海燕;康宗基;
法治政府的形成,离不开其预设(所谓预设即指事物的产生是以预先设立的理论为胚胎而发育)的理论基石。因此我们 在选择法治政府并建设法治政府的时候,有必要理清其预设的相关理论,以此作为我们的参照系。本文分析了法治政府的理论 预设的三个方面,即人性假设论、人民主权论,控权论,并指出其对于当前我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启示。
2005年06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薛潇;
由于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公司法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各国对公司立法的重视,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公司法 改革的浪潮。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公司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公司法的调整成为大势 所趋,而公司法的修改必然要同现代社会公司制度和理念的成熟相适应。本文拟从公司法的修改草案来简要分析我国公司法的 发展。
2005年06期 35-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 黄羽;
保险代位追偿权制度是目前各国保险立法普遍确认的一项制度,其解决的问题是,当保险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对 于保险事故负有责任时,法律赋予保险人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的权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保险业的日 益成熟,保险代位追偿权制度自身的弊端不断显露,其在实践运作中也渐渐遭到保险人的排除适用。本文自保险代位追偿权的 概念及理论基础入手,重点探讨了理论界对保险代位追偿权理论基础的质疑以及对该制度的批驳,并对保险代位追偿权制度的 存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2005年06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 赵建忠;
作家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经不起史料推敲,其学术小说对《红楼梦》的人物刻画也大多背离了原著形象的性格发 展逻辑,尤其是在治学方法上,刘心武的红学研究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比附、主观臆断的问题。红学研究的空间固然应该“公众共 享”,但前提是要严守学术规范。
2005年06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邹自振;陈建芳;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香菱是特殊而重要的一位。可以认为香菱是宝玉之外另一块“补天 之石”,应从文本意蕴、文本结构、作者创作等方面来论述、把握这一人物。
2005年06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 王维民;
在“怡红公子”贾宝玉将大好时光和几乎全副精力投注在大观园女儿国这一美的痴迷之表象的背后,实际上也隐含着 他内心强烈的成为善之先锋的潜意识欲望;他因深受父性原则影响而获得的正义慷慨的基本人格,与强烈的母性环境赋予他的 不懈追索异性温情之情结恰相对照。正是这种分裂造成他无休止的矛盾和烦恼,以致他被正统的、伪善的男性世界所开除;因 此,他人格的高洁和情感的深切达到了“古今第一人”的高度。
2005年06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王志尧;
尤氏和邢夫人分别是宁荣二府的大奶奶。然而她二人都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掌权者。究其原因,一是她们的娘家都很寒 素,难以与贾府匹敌;二是她们都不是丈夫的结发嫡妻,缺乏原配夫人持家理政的基础;三是她们都没有生儿育女,不具备赖以 升腾主政的资格条件;四是她们自身性情愚弱,缺乏王夫人王熙凤姑侄们的办事能力和管理水平。“没嘴葫芦”和“尴尬人”是对 尤氏和邢夫人性格特征的生动写照和准确评价,必然导致其悲剧性的人生。
2005年06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陈开晟;
文学性与文学本体存在曾是20世纪80年代文艺批评界重要的话语诉求,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也一度被奉为 这方面的经典。本文立足于对文本核心问题的解读,但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知识性层面的阐释,而是将韦氏研究文学本体存在 的方法与观点置于当前就文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问题而展开争论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洞悉其积极的意义与局限,从而深化了 对文学研究方法问题的思考。
2005年06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何敏;
1985年起中国“先锋文学”成为了一种有相对固定指向的命名,实际上评论家对“先锋”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八十年代 中国先锋小说的勃兴,毕竟显示了一批作家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不懈探索和实验的可贵努力;而最终的失败,则是暗示了当代作 家在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思想、技巧时的某些通病。
2005年06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王金城;
本文认为从超越时代的永恒性视角来看,史铁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建设意义,他是我们时代的沉思者,是一个写 作的思想者,一个“思想”的行者。他的《务虚笔记》是对生命苦难和虚无困境进行的一次精神的自我超越,在信仰的废墟上重建 理想,以此获得了生命的意义。由于其传达了精神、理性、神性等形而上的终极因素,因此,小说就不仅仅是作者的精神自传,更 是关于人性、关于人类永恒的“心魂”沉思录。
2005年06期 79-8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伊漪;
泰戈尔的《新月集》有其独特的审美视角。那以爱为核心的情思意蕴驱动的想象与幻想,创造了一个新月一般晶莹秀 美的儿童心灵世界,但作品的旨意并不局限于描绘这诗意的理想国,而是要敦促人们从怀疑贪婪的功利桎梏中解放出来,返朴 归真。正是沿着儿童这纯净善良的心灵轨迹,使读者的灵魂受到洗礼,得到人性真善美的升华。
2005年06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林友华;
中华礼仪起源于古人的敬神祭祖、婚丧嫁娶等民情风俗,形成于一夫一妻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阶段,是人类 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的产物,体现先民追求生活幸福、家庭和美、社会安宁的质朴愿望以及推崇天地人和谐相处的 价值取向。
2005年06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柯遇霖;
要想学好书法,不是拿起毛笔就能写好字,而是要着重于观、临,从量变到质变,只有遵循必要的法则,才不至于成为 书奴。
2005年06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王永钊;
中国书法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大量的艺术家。王羲之是其中的佼佼者。奠定其书坛王者地位的佳作《兰亭序》 是中国书法形式美的典范,也是王羲之人生品格美的写照。
2005年06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陈纾;
无论任何种类的绘画构图,都会多少受到其同时期的舞台戏剧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为比现实场景更为典型的舞台视 觉因素。而这种视觉因素的具体形式也因受到当时诸如历史文化乃至气候等等现实因素的影响而不一而足。因此,这种舞台化 的视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分析及认读绘画作品的参考信息。
2005年06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陈鸿;
战国文字的谐声现象是研究战国语音的重要凭借。从异体字不同的声符入手来研究战国古音,也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办法。战国形声字的异体字有三个种类:换用不同的声符、换用不同的形符、换用不同的声符和形符。在声母方面的特点是:以本 组声母自谐为主,舌上音本组之间的关系密切,尤其是余母、定母更为突出。唇音帮、滂、并关系密切。喉音见、溪、群及影、匣关系 密切。在韵母方面的特点是:以本母自谐为主,这种现象比声母更突出。
2005年06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吕景芳;
“是……的”句有判断和强调两大功能,在结构上也有其特点。当“是……的”中间是名词性词语时,“是…….的”表示 判断;中间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时,“是……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判断,二是表示强调。
2005年06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方燕勤;
本文考察了人们尚不太熟悉但趋于稳定,旧词形有了新意义,来自方言或专业术语的、外来的和网络的一些新词新语 的来源和发展轨迹。文章认为只要有良好的表达效果,新词新语的新义就可能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模仿并广泛使用,最后作为词 语的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逐渐进入词义的静态稳定层面。
2005年06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赵朋;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异语交际离不开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规约。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互对立,其积淀会明显地显现出来。本文拟从三 个层面探讨在异语文化的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文本诠释的文化翻译观。
2005年06期 113-11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林青;
英语缩略语的空前发展和传播成为英语中发展最快的语言现象之一。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了英语缩略语的语用 优势。
2005年06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陆刚;
民族语言往往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历史及思维特点,而在不同民族语言的根本差异中,不同的思维起了决定性的作 用。因此从不同视角,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05年06期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钟桂荣;
依法治教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即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来管理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 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教,使教育走上法制轨道,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 择。
2005年06期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陈曦;
21世纪,以高新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青年代 表着国家的未来”的高度出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视角、科学的态度分析网络化语境下大学生异化的问题,掌握网络的制动 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本文主要针对网络的特点来探讨网络化语境下大学 生异化的可能性分析其成因,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5年06期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郭韶玲;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对于教师工作、教师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职业倦 怠的出现具有多种原因,除了社会和学校组织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外,教师个人必须正确看待职业倦怠现象,进行自我调节。
2005年06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
2005年06期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