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驱者的启示——纪念黄人《中国文学史》撰著百周年

    王永健

    作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黄人1904年开始撰著其《中国文学史》;并于1907年,作为教材由东吴大学堂内部出版。虽然是中国文学史初创时期的专著,但黄人《中国文学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极高的学术价值。本文从“精神上之文学史”,“实际上之文学史”,“文学史研究自然不妨破成格而广取”,“世界之观念,大同之思想”,以及分期和体例的匠心独运等方面,论述了黄人《中国文学史》对后人的启示。

    2005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 主编寄语

    趙麟斌

    <正>全国“期刊核心竞争力”研讨会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江西财经大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与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名栏单位的代表作了大会发言。我刊派员出席了这次盛会,并与国内几十所高校学报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分发的《闽江

    2005年04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多维视角下的文学思潮特性研究

    陈振文

    文学思潮特性的研究和文学、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社会思潮、文学思潮存在状态等有着内在的紧密关系,厘清了文学思潮和上述诸要素之间以及诸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客观地提炼、归纳、把握文学思潮的特性。

    2005年04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 “林译小说”与林纾文学创作的关系

    林娟

    林纾的小说创作实践显然受到自身小说翻译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小说内容上,林纾小说受所翻译的西方小说的影响,表现出现代爱情观念的觉醒以及小说社会批判功能的突显;在小说的形式上,林纾小说借鉴西方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结构方式是对中国传统小说艺术的一种自觉变革。

    2005年04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探求者的心踪——王蒙七绝《文海往事》解析

    薄刚,丁玉柱

    以王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步入文坛新时期重返文坛的生活和创作为背景,探讨王蒙在新时期文坛之初对于生活、历史、现实、文坛和创作的隐秘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勾勒王蒙在特定时期里对于特定的生活与文学的期待与追寻的轨迹。

    2005年04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流浪的歌者:卡夫卡小说的犹太情结

    张丽萍

    本文从卡夫卡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透视他与众不同的民族情结。卡夫卡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甚至他对自己的犹太民族的情感也是复杂的。在小说中,他一方面极力回避“犹太人”的字样,另一方面又对犹太民族的生存境遇表现出深切的关注。犹太情结,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犹太人的卡夫卡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特殊标记。

    2005年04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教科书中的人物特征与个体社会化

    朱贵芳

    语文教科书的人物特征会影响学生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形成。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人物特征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显示:(1)在身份职业上,教科书对人物的描写虽比较全面、丰富,但职业的时代性特征不足。(2)在人物的人格特征和形象倾向上,以健康、积极、正面的表现为主。(3)在性别上,男性人物的数量大大超过女性。

    2005年04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韩非之“毒”:世态人心的冷眼直观——论鲁迅与韩非的深层关系

    廖诗忠

    鲁迅曾明言中过韩非思想的毒,但韩非思想的具体观点并未对鲁迅发生任何影响。韩非对鲁迅的影响发生在两个层面,一是思维方式,二是文章风格。韩非思想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善于洞察人心的深层动机,其文章的风格特点是雄辩犀利,这两个方面对鲁迅都有潜在的影响。

    2005年04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鲁迅散文“释愤抒情”理论的传统渊源

    肖剑南

    鲁迅散文“释愤抒情”说的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屈原、司马迁和庄子等,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鲁迅散文以释愤抒情为核心,体现了诗情盎然、“放言无惮”、“深于取象”、“随物赋形”等民族特色,亦奏响了时代强音,表现出现代风貌。

    2005年04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浅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兼论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制度的创新

    林自新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但深层次体制问题的显现表明,对社会主义如何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问题的解决进入了更高更难的历史阶段,为此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五个统筹”,同时要加快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制度的创新。

    2005年04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论内部营销与服务品牌建设

    谢弦

    服务品牌建设是服务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内部营销是服务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服务的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品质差异性、不可储存性等特征,使得服务企业的员工在服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态度、服务技巧、服务水平直接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水平。做好内部营销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员工满意度、忠诚度及敬业精神,保证顾客满意战略实施,进而促进服务品牌建设。

    2005年04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 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选择

    陈成栋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呼声不断的同时,众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因融资难而放慢其发展的脚步,不断地有一些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本文运用融资理论分析成功的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经验,探索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以期能给面对融资难而困顿的中小企业以借鉴或启示。

    2005年04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城市特色与城市竞争力——以福州城市特色景观环境规划为例

    吴文英

    城市的特色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塑造城市特色是当今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策略。城市特色为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如何塑造具有个性魅力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其意义十分重大。

    2005年04期 50-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 建设福建生态省与环境道德教育

    李晓菊

    建设生态省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本文介绍了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及环境道德教育的举措。

    2005年04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思考

    景秀艳

    本文认为旅游产业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是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文中阐述了旅游产业集聚衍生的正向效应以及旅游产业集聚的特殊性。

    2005年04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清代台湾通事考论

    李颖

    通事是清代处理台湾汉番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它的权力及其管辖范围随着番民的汉化、汉番交往的增多,以及清政府对通事地位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渐扩大。尽管通事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但通事对于清政府理番、汉番关系以及番族自身的进化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年04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船政文化在近代中国文化重组中的作用

    陈东

    本文以马尾船政局为研究对象,通过马尾船政局的历史考察,探讨福建船政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结构重组的内在联系。认为马尾船政局的创立,本身就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马尾船政局创立后,在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特别是近代中国造船技术,培养社会专门人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思想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与并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组。

    2005年04期 70-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福建“南下服务团”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翁伟志

    解放初期由于干部不足,党中央从上海招收了一批知识青年组成“南下服务团”到福建来参与建设。本文对“南下服务团”的成员进行分析,认为其成员具有年轻化、知识化、政治素质高、来源广泛等等特点,并进一步阐明其在福建省解放初的建设及稳定中所做的贡献。

    2005年04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陈晓荆

    嫉妒心理是青少年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带来的危害是消极的。本文剖析了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克服嫉妒心理的有效策略。

    2005年04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网络交往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陈源

    网络交往与现实社会的交往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2005年04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增进社区公民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张庆守

    增进社区公民心理健康是建设平安社区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实政府责任、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建构适应社区实际的心理保健模式和体系、优化社区心理环境以及搞好学校和家庭的心理教育工作是增进社区公民心理健康的几条对策和思路。

    2005年04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 创造性:学报编辑必具的品格

    高建立

    创造性是学报编辑必具的品格。创造性品格不仅有利于编辑人员发现、组织、鳊发优秀稿件,而且有利于开放办刊,加强刊物对外交流,协调各方面关系,扩大学报影响,提高学报整体质量。创造性品格在学报编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5年04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信息载体对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影响

    黄良伟

    首先对信息载体进行了简要分析,表明信息载体的演变与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随后分析了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分析了现代信息载体的特点后,指出应充分利用现有各种信息载体对学术期刊中的信息进行有效传播。

    2005年04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科技期刊编辑心理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施晓棠

    科技期刊编辑心理素质结构主要是性格品质中的态度、情感和意志,心理能力中的认知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动力中的动机和兴趣等。提出了优化编辑心理素质的途径: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培养高水平的心理能力,激发强烈的心理动力。

    2005年04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重视研究生稿源,加强对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

    黄家瑜

    通过对5所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刊登研究生(第1作者)论文及研究生论文有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第一作者为研究生的论文在学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其基金论文比例也很高,个别高校达100%。指出学报编辑应重视研究生稿源的开发,加强对研究生作者群的培养,使之成为学报重要的作者群体。

    2005年04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档案工作与公共关系

    郑晓静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公共关系是开启档案工作封闭之门的必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档案工作和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做好档案公共关系的建议。

    2005年04期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问题

    陈依使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给我国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和影响。中华文化是血脉,是基石。我们要牢固中华文化根基,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坚持爱国成才的教育目标,拓展人才成长、事业成功的空间;我们要发展个性,培养团队精神,发挥个人的潜能、优势,提供良好育人环境,指引人才健康成长,实现最能展示人才优势的社会价值。

    2005年04期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校园网络建设与思政教育新途径

    叶德诚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校园内部网以其独特的建构机理和运行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依托校园内部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05年04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高校与社区党支部共建模式的探索

    郑宽衡,张超榕

    共同的建设目标,是大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这二大基层组织工作联系的基础,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最佳模式,是推动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区,开展与社区党支部的共建活动,是当前提高学生党支部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2005年04期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潘灯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积极探索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是高等教育更好完成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2005年04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成因及对策

    王健

    本文从分析“待就业”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现阶段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显性原因、隐性原因和内在原因,提出解决“待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待就业毕业生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2005年04期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贫困大学生助学体系构建

    陈剑峰

    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实际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直面贫困生助学工作中的诸多“不和谐”现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大学生,尤其是要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

    2005年04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性

    林苗

    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几个认识问题,结合办学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2005年04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来稿须知

    <正>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编辑部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本刊的编排进行相应规范,并对作者来稿做如下要求:

    2005年04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