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丽芳;
经典原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与“源”,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必须追本溯源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原理·原著·问题”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可以从“原理”“原著”“问题”3个环节融入与结合,即深耕教材、精选原著、师生研读。其中,关键一环在教师,要注重对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础一环在选材,建立理论资源数据库来精选原著,深挖理论富矿;落实一环在学生,通过教学考核模式,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丰富外在激励手段。
2024年01期 v.45;No.201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江振蓝;秦艳芳;林木生;陈思明;
目前,传统教学在内容的系统性、认知活动高阶性、价值引领实效性、促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为此,“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基于新工科教学理念,以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情境重构课程体系,开启“任务链+研学支架”教学模式,加强培养学生遥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遥感技术服务社会需求为育人路径。新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应用与研学互动、研学与研教并举、育人与育才同构的效果,对同类型新工科课程具有借鉴意义。
2024年01期 v.45;No.201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 张桂玲;
“师生共同体”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互动为手段、实践为载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对产教融合具有推动作用。本课程通过对相关教学实践的研判,聚焦产教融合,采用案例教学,着重从师生同选构建“丰富多元”的教学案例、师生同讲形成“自主探究”的课程学习、师生同评创建“深度参与”的教学情景3个方面进行“师生共同体”案例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探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高阶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与产业发展需求、岗位能力需求、职业技能需求的对接。
2024年01期 v.45;No.201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 林庆英;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外语核心通识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对构筑育人大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颇有成效,但亟待进一步提升。为了切实提高“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闽江学院1 13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研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接受度现状。结果表明,城市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农村学生;女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上对英语课程思政的接受情况要显著优于男生;文科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认知表现整体上优于理工科生。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对表现欠佳的农村学生、男生和理工生群体应给予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关注和指导,从而提高育人效果。
2024年01期 v.45;No.201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曾诚;郭培才;
劳动教育融入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不仅有助于重塑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亦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举措和回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劳动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的内涵和特征:教育目标上,注重劳动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等的多维整体提升,亦强调与其他教育类型的融会贯通;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具备多元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特征。这些新的内涵和特征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创设了目标导向,提供了教育资源,构筑了育人原则。高校应以劳动新形态引领办学方向,系统构建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以劳动精神渲染大学精神底色。
2024年01期 v.45;No.201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