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研究

  • 朱熹涉佛序跋文艺观探微

    邱蔚华;

    朱熹涉佛序跋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朱熹对文艺的深刻见解,概而论之约分三种,即人品立"诚"论、作品传"信"观和作品风格论。朱熹从作品人物和作家人品两方面传达他对"诚"的理解;又从考辨文献版本的差异,阐释文献字词句之真伪、异同等方面传达他重作品选本之真、信的文艺观念;还通过评点南上人、刘子翚、汤正仲等人之诗画作品传达了他对清雅平淡艺术风格的推崇。这些文艺观的阐发彰显出朱熹儒释会通的文化格局。

    2019年01期 v.40;No.17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论漳泉朱子民间形象异同及成因——以《青蛙带枷镶环翠》和《断蛙池》为中心

    王志阳;

    漳州与泉州同属闽南地区,都是朱子过化之地,深受朱子学影响,故漳州与泉州民间流传着多则同一母题的民间传说。但是在这些似而不同的民间传说中,漳州朱子民间形象远较泉州朱子民间形象更多层次性和综合性。这源于朱子在漳州与泉州的行迹与影响力具有相同性,也存在差异性。

    2019年01期 v.40;No.171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文学

  • 援学入诗 沉博绝丽——试论萨玉衡诗歌的学问化特色

    林东进;

    乾嘉年间汉学兴起,援学入诗成一时之风气,闽中诗人亦受此濡染,萨玉衡就是其中佼佼者。萨玉衡为元代重要诗人萨都剌之后。观其诗,虽时摹唐垒,然博涉经史,杂学旁搜,命意、遣词均参宋调。其汉学功底造就了其诗歌援学入诗、沉博绝丽的艺术特色。这种沉博绝丽之美首先表现在用典使事上,其次是对江西诗派"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的运用上,再次是避俗求雅。

    2019年01期 v.40;No.171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明代闽中名臣马思聪生平、创作及影响

    何柳惠;

    马思聪是明代福建名臣,官至南京户部主事,平生交游甚广,殉节于正德十四年(1519)宸濠之难。关于马思聪的史料记载零散且简略,学界相关专题研究甚少。通过考索各类正史、方志、族谱及其相关文献,能依次勾勒马思聪的生平,论断其配享风波。《马忠节父子合集》中保存了马思聪的诗歌24首,其诗风劲健昂扬,颇有唐诗风骨。其忠义气节影响了明清两代士人。考证马思聪的生平,不仅可补既往研究之未周,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宸濠之难中明朝士大夫的忠义观念及行为实践。

    2019年01期 v.40;No.171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论莎士比亚的喜剧观念与喜剧人物

    彭建华;

    作为一种戏剧类型,喜剧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形式与内容上的变革。莎士比亚的喜剧观念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普遍流行的。《莎士比亚喜剧、历史剧和悲剧》第一对开本包括14部喜剧,从题材来源看,莎士比亚喜剧受到了古代罗马、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中世纪英国闹剧与喜剧的影响。莎士比亚的喜剧人物是极其丰富的,区分喜剧性形象与非喜剧性人物是必要的。

    2019年01期 v.40;No.171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福柯式解读《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疯女人形象

    黄庆辉;

    相比《简·爱》里简的高大英国女性形象,阁楼里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则被塑造成被言说的他者形象。简·里斯不满伯莎被他者,在她的代表作《藻海无边》里重置了话语权,使其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成为权力的积极参与者,向代表欧洲权力中心的罗切斯特发起了挑战;同时,里斯运用多声部的叙事策略和多元的话语使权力中心化转向权力非中心化。里斯对权力的娴熟运作使安托瓦内特逐渐觉醒,并最终成功地颠覆了他者形象,实现了自我的重塑。

    2019年01期 v.40;No.171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历史学

  • 明代福州林瀚进士家族研究

    郑筱筠;

    林瀚家族自五代时入闽,世居林浦村。十三世时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支。林瀚进士家族属于书房。其进士功名能绵延四代,成为地方望族,主要归因于族中长辈的教诲、深厚的家学传承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林瀚进士家族的贡献有:他们在履行好职责的基础上,能够直言极谏、不畏强权;推动教育发展,参与编纂史书。

    2019年01期 v.40;No.171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清初台湾禅济布案考辨

    刘佳明;

    清初,中央在台湾实行巡台御史监察制度,规定设置满族御史和汉族御史各一人。由于两者职权的争夺,导致了清朝初期满汉官员之间固有的矛盾加深,最终爆发了禅济布案。案件爆发前期,主要是满汉御史之间的相互较量;随着两位御史的互相弹劾,内地大员也被卷入其中,案件陷入了僵局;最终,案件由于皇权的介入而定案。案件虽然得以解决,但皇帝逐渐不再信任满族巡台御史,更对巡台御史制度失去了信心。

    2019年01期 v.40;No.171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旅游学

  • 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知识体系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赵明;林国樑;

    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知识体系是开展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发展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公园体制之际,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知识体系的建构,应基于WHO-IDEA理论,结合武夷山国家公园自身资源特点,运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通过计算专家意见的积极系数、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来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知识体系,同时也为我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相关事务的建设和推行提供启示。

    2019年01期 v.40;No.171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特色小镇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与成长路径——以嵩口小镇为例

    景秀艳;

    基于生态链种群视角将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种群分为旅游消费种群、旅游生产种群和旅游调节种群,并分析旅游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平台型企业、主宰型企业和缝隙型企业的角色和功能。结合国家级特色小镇——福建嵩口旅游小镇案例,发现乡村特色小镇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与成长路径为:初期,政府组建平台型企业,打造旅游调节种群,并着力培育以本地缝隙型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旅游核心种群;中期,引入外来主宰型企业,推动小镇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提升;后期,旅游核心种群不断发生结构演变,关联产业与旅游产业不断融合,旅游产业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升级。

    2019年01期 v.40;No.171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 基于Arcgis与Dethmap平台的A级景区分布特征与可达性研究

    吕梁;潘辉;陈荣义;韩百川;

    以福州市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与Dethmap平台对其分布特征与可达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福州市A级景区的分布呈聚类形态,在各区域的数量较为平均,整体上呈现市区核密度强度高,周边的县和地级市核密度强度低的分布形态;福州市的全局整合度为市区高周边低,局部整合度随半径的扩大不同区域的可达性差距变小;从整体上看,全局整合度高的地方A级景区核密度强度大(闽清和闽侯除外),局部整合度半径越大,与A级景区核密度强度的协同关系越强。

    2019年01期 v.40;No.171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高教管理

  •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政治导向

    陈立;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课程以双语教学或英语教学为主,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合作方教材,可能导致中西文化失衡。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本土文化充实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传承与传播。

    2019年01期 v.40;No.171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文化自信与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育路径

    杨威涛;

    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给国家的主权、地位和作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显得至关重要。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核心,培育高度的国家认同,要以充分的文化自信为精神源泉,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雄厚的现实基础。文化主权弱化、文化边界模糊、政治心理冷漠等因素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认知和践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必须以充分的文化自信为精神源泉,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强化主流文化、正视并借鉴西方文化等途径,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2019年01期 v.40;No.171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国内外动商发展研究的轨迹、认知与差异

    王长龙;江荣;

    动商是国内近年来在多重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国内外动商的相关研究在定位上存在着偏差,研究方向有所不同,结构分布特征各有其特点。我国全新动商的发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研究者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动商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与完善。

    2019年01期 v.40;No.171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地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探讨——以闽江学院为例

    万芳;

    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其建设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考虑具体操作层面和师生体验。智慧校园建设同时也是一个花钱的工程,既要考虑学校的财力状况,也要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鉴于此,地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宜采用管理推动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模式,运用先进的建设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整体规划,分期建设,从而保障智慧校园建设得以实施。

    2019年01期 v.40;No.171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