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研究

  • 论北宋政治对陈祥道《礼书》创作之影响

    张琪;

    陈祥道《礼书》虽为私人撰述,但是其由创作到最后成书,都受到当时政治的深刻影响。北宋礼制改革奖掖精研礼学者,并且对于进献礼典者有升迁官职的奖励,为陈祥道创作《礼书》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王安石变法迫切需要一部礼典来统一思想,陈祥道作为王安石门人,变法为其创作《礼书》提供了契机。司马光推出的"十科取士"政策要求举荐人才,并且有举荐指标,许将、范祖禹之举荐,直接促成了《礼书》由一百卷扩充到一百五十卷,最终定稿。

    2018年06期 v.39;No.17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建阳刊刻小说插图的批评功能探析——以明刊《三国志演义》为个案

    胡小梅;

    图文并茂、图说故事是建阳刊刻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插图具有较强的批评功能。建阳刊刻小说插图的批评功能主要通过图绘内容的选择、插图细节的处理、插图标题的拟写和图赞一体的创造等方式来实现。这些插图批评方式在明代《三国志演义》建阳刊本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建阳刊刻小说插图之所以具备较强的批评功能,和理学的影响及建阳书坊的市场定位有较大关系。

    2018年06期 v.39;No.170 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9K]
  • 致用书院课艺研究

    张根华;

    致用书院以"通经致用"为办学宗旨,是清代闽省专课经史的官办学术性书院。致用书院的课艺文献总集包括《致用书院前集》《致用书院文集》两种,收录了光绪丙子至光绪癸卯(1876—1903)共27年近800题1 000余篇师生优秀课艺,内容主要包括经史考证、史论、经学人物及学术源流研究、读书论辨和各种杂著,具有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文献参考的重要价值。致用书院课艺目前零散存藏于国内外十余所图书收藏机构,建议收集整理并影印出版完整存卷的致用书院课艺文献总集并建立相应的全文数据库,嘉惠学林,促进中华优秀传统学术文化的传承。

    2018年06期 v.39;No.170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新形势与新征程

    李建平;黄瑾;

    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成果丰硕。不仅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而且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新兴市场国家崛起、逆全球化出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竞争新优势尚未建立的新挑战,只有认清世界三股潮流,把中国自己的事办好,在对外开放新征途中知难而进,才能开启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

    2018年06期 v.39;No.170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中国共产党集体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陈冬;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集体主义,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苦苦探寻救国救民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万众一心抓建设,率先垂范践行了集体主义;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即便集体主义遭到了扭曲和践踏,但仍有一些中国共产党人忍辱负重,坚持集体主义;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批判错误思潮及言论,坚持并弘扬集体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了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久弥新的价值选择。

    2018年06期 v.39;No.17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文学

  • 近百年来出土文献与楚辞研究综述

    汤漳平;

    从20世纪下半叶起,陆续出土了大批简帛资料。这些简帛文献,内容涵盖了先秦文学的方方面面,对楚辞赋研究的影响尤其明显。这些出土文献不仅提供了有关楚文化的丰富的社会背景资料,而且也为各类楚辞作品从创作时地、思想内容的认识到字句含义的解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018年06期 v.39;No.170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晚明虞淳熙西湖结胜莲社诸问题补论

    李小荣;

    晚明杭州,西湖僧俗深受云栖袾宏放生念佛思想的影响而结胜莲社。学界对该社人员构成及其对文学的影响,虽有所讨论,却还有不少待改进之处。通过综理多种史料,发现胜莲社成员有近60人,它可以万历三十四年(1606)为界,大致分成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其社员唱和之主题,主要以颂扬放生功德、抒发皈依之情为旨归,题材上则以佛教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为特色。

    2018年06期 v.39;No.170 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历史学

  • 《那桐日记》(1890—1898)笺注

    杨齐福;

    那桐为晚清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历任多种要职,且经历过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光绪十六年(1890),他效仿其叔父那铭安开始写日记,止于民国十四年(1925)。因那桐城府极深且谨小慎微,故其日记所载往往语焉不详。文章参阅其他史料对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四年时期《那桐日记》部分内容作笺注,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日记中所载内容。

    2018年06期 v.39;No.170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林鸿年册封琉球及其交游考

    吴永宁;

    林鸿年为清代第七位册封琉球正使,也是清代福建第一位状元。道光十八年(1838),林鸿年以翰林院修撰身份受命册封琉球世子。在册封琉球前后,林鸿年与吴荣光、何绍基、林寿图等文人墨客交游来往、互赠诗文,这些交游诗文多留存于清代文人诗文集中,为中琉几百年的友好往来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记。

    2018年06期 v.39;No.170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福建宗庙类教育公益基金初探——以2017年暑期调查为中心

    毛晓阳;曾舒栾;丁琬霖;

    社会调查研究发现,捐设教育公益基金资助族人子弟求学成材,是近些年来福建宗庙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宗庙教育公益基金的募捐方式,既有根植于传统公益文化的牌位募捐的类型,也有适应现代社会的身份募捐的创新。在公益对象方面,既有适应现代教育体系等级评判的分类奖学,也有不分畛域一视同仁的公平助学。在组织管理和社会监管方面,宗庙教育公益基金还有颇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2018年06期 v.39;No.170 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智慧城市研究专题

  • 城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功能要素研究

    陈燕予;林中燕;余晓勇;

    随着我国人口发展老龄化,在国家大力推广智慧城市的新形势下,只有将养老服务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了解智慧社区生活方式,才能全面认识和理解智慧养老模式,并解决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需求。在分析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生态系统架构的基础上,从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入手,完善各平台建设,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社区对智慧养老综合服务领域各功能要素。

    2018年06期 v.39;No.170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5K]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福建省农村消费问题研究

    郑大川;陈登星;江慧;

    农村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农村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福建省农村老龄化为背景,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了目前福建省农村老龄化现状以及农村消费的变动情况,发现农村老龄化对福建省农村居民在食品、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以及医疗保健支出这5大消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提出应采用合理挖掘福建省老年人的人口红利;开拓老年人的食品市场,促进食品消费;拓展适合老年人的旅游市场,促进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优化医疗保健市场调整医疗保健消费等策略来应对老龄化问题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8年06期 v.39;No.170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