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研究

  • 陈恭甫先生之人格与学术精神

    陈祖武;

    福州先贤陈恭甫先生人格高尚、经术精深、修身立学、作育人才,洵称嘉庆、道光间之东南大儒。他不仅是《经郛》之实际编纂者,还与《清国史》儒林、文苑传之编纂有莫大之关系,是其实际的创编者。陈恭甫先生一生,不仅课徒授业、著书立说,其实事求是、不尚虚文、经邦济世、忧国忧民的作风,更给晚近学术界留下了不朽之学人精神。

    2012年01期 v.33;No.129 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初论

    贺云翱;干有成;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空间上的先进和优势。由于较早接触西方文明,近代闽都文化努力促进中西方交流,引进西方文明,输出中国文化,为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杰出人物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人更直接参与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福建船政作为近代"闽都文化"的代表,从多个层面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体系,推动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此外,"闽都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中发挥了作用。闽都文化的历史总结对当代福州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2年01期 v.33;No.129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从地域文化走向全国文化——试论闽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赵君尧;

    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福州作为历代福建省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对全省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主要贡献,一个是在宋代,开闽学先河,承理学南传、成理学重镇。另一个是在近代,禁烟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瀛环志略》迎来中国社会启蒙时代,《天演论》开启中华民族心智,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2012年01期 v.33;No.129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陈季同中学西传的实践与观念研究

    郑丽琦;叶友琛;

    晚清外交官陈季同在欧洲期间用法文创作了多种传播中华文化的著作,在西方产生重大影响。陈氏作品极力表达中国社会结构务实稳定的特征和中国人愉悦平和的民族个性,塑造了正面美好的中国形象;在具体的写作中,陈氏善于讲中国故事,使文章极富感染力;陈氏作品又是在传播美善、寓教于乐、展现真诚、贴近对象等文化传播观念指导下完成的,陈氏中学西传的实践和观念对于我们当代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极富启发意义。

    2012年01期 v.33;No.12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明清福州地区婚姻论财风尚之成因探析

    薛菁;郭翠梅;

    婚姻论财,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种颇为流行的习俗。从文献记载看,这一现象早在汉代已盛,后世相沿不改。迨及明清二代,婚姻论财之风愈演愈烈,尤以福建、江南、岭南等区域为著。明清福州地区婚姻论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中原文化传播密切相关,又与此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奢靡之风和攀比心理的影响分不开,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

    2012年01期 v.33;No.129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清代至民国闽词集编年(1644-1949)

    刘荣平;

    在广查清代至民国闽籍文人著述的基础上,著录了清代至民国闽人词集和词话著作的版本、序跋、卷数、词篇数以及词人活动等资料,制成闽词集编年。意在系统地反应清代至民国闽词的创作全貌,为从地域角度研究闽词者提供线索。

    2012年01期 v.33;No.129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领导科学研究

  • 主持人的话

    赵麟斌;

    <正>自领导产生之日起,人们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领导,便开始了总结领导经验、探索领导规律的活动。领导科学主要是研究领导者的发现和成长,研究领导力的生成和运用,研究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如何营造领导环境和创新领导体制,以提高领导工作的绩效等问题。领导学科的特点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与

    2012年01期 v.33;No.129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青年干部的领导方略

    王少萍;

    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青年干部的领导方略,我们选取共青团干部作为对象加以阐述。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在逻辑上决定了团干部领导工作的特殊性。团干部的领导理念、领导方法和艺术,是团干部解决"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

    2012年01期 v.33;No.12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老子无为思想与“张”“弛”的领导之道

    刘国皇;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任何组织和群体要有效地进行活动,顺利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实施科学的领导。因此,研究、探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在实践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着眼点应放于"张"、"弛"二字上,而道家的"无为"思想就充分体现了这两个字眼,这可以为我们提高领导科学的发展提供某种借鉴,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2012年01期 v.33;No.12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网络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周韬;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媒介素养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传播方式的新特点对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应更新媒介观念素养,积极构建与网络媒体良好互动关系的格局,加强对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教育,使其成为网络传媒的行家。

    2012年01期 v.33;No.129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社会学

文学

  • 清诗作品丛考——以宋琬、孙枝蔚、郑燮、罗聘、黄遵宪诸家为中心

    朱则杰;胡媚媚;

    清代诗歌文献浩如烟海,具体作品更加不计其数。对这些作品进行考察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现在专门就宋琬、孙枝蔚、郑燮、罗聘、黄遵宪等人的若干作品做一次集中的考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2012年01期 v.33;No.12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20世纪70年代后台湾诗歌的语言变革

    王金城;

    语言问题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新诗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论题,而语言的不断变化又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诗歌的艺术风貌。一个民族诗歌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语言自身的内部运动。台湾诗歌语言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30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突出表现为诗歌语言风格的变化,即由"欧化"到"白话"、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从精神化到肉身化和科技化;其次表现为语言资源的开发,即"方言"(闽南语)入诗。

    2012年01期 v.33;No.129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以大观小”与“以道观之”——论沈括式中国特色透视观与庄子观物态度之关联

    郑笠;

    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提出的"以大观小"论,是中国特色透视观的经典言论之一,体现了庄子"以道观之"的观物态度。"以大观小"之"大",正是"道"之大,只有"道"才具有小天下的大视野,才能穿越物我的藩篱,时空的界限,沟通物物的关系,建构起多向度、多层次的立体网状新视域;"以大观小"之"观",融哲学思想、心灵观照与视觉现象于一炉,而不纯粹发生在视觉领域。沈括式透视观,是庄子"以道观之"的哲学思想在绘画领域的落实。

    2012年01期 v.33;No.12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语言学

  • 从工具论到本体论——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的视域转变

    肖翠云;

    新时期初的文学批评虽然重视文学语言的研究,但仍拘束于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视域中,将语言形式看作是思想内容的容器和工具。随着西方"语言论转向"的引进,文学批评开始以语言本体论为基础探索文学语言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使文学语言研究从观念到方法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2012年01期 v.33;No.129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中输入同输出的平衡关系

    贾永华;

    语言的输入同输出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通过较为细致的对比分析,发现并掌握了母语习得中输入、输出的自然平衡关系和二语习得中常规性失衡的特点,以及二者心理机制方面的主要异同,进而可知输出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1期 v.33;No.129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关键期假说与第二语言习得探究

    陈芝英;

    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为儿童第二语言教育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关键期假说的讨论应从天赋观、情感观、认知观、神经生理观入手,来解决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

    2012年01期 v.33;No.129 91-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公共关系研究

  • 基于组织—公众的公共关系系统分析

    吴贤军;

    基于组织—公众的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是大多数公共关系案例研究的基本结构。然而,这一模式难以从动态的历时性和开放性解释公共关系状态的发展变化。一般系统理论有关内容的尝试引入用以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置于公共关系系统的解释途径。

    2012年01期 v.33;No.12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生态危机背后的价值观

    李梦璐;

    日本核事故让科学技术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备受质疑,究竟科技带给人类的是福利还是灾难。反技术主义者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了探究生态危机背后的真正根源,我们试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生态危机背后的生态价值观,并结合科学发展观理论尝试提出应对生态危机的理念和方法。

    2012年01期 v.33;No.129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网络危机公关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张和荣;刘宝春;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企业运用网络作为营销手段来推广产品、扩大知名度,伴随而来的是危机公关的易发和频发问题。以网络危机公关的内涵和网络信息的传播平台,来寻找网络环境与企业危机公关的契合点,提出网络环境下企业面对危机公关的应对策略。

    2012年01期 v.33;No.12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教育学·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策略

    陈晓荆;

    青少年的心理困扰与心理障碍大多数与认知缺乏、认知不足、认知错误这三种情况有关,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从总体策略来看,应从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两方面入手。通过在认知层面上让其获得正确、理性的认知,同时在行为层面加以改变,从而消除青少年的心理困扰与心理障碍。

    2012年01期 v.33;No.129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台湾施行社会证书考试的历史与经验研究

    张庆守;

    台湾社会证书考试的历史发展经历萌芽开创、拓展推进和调整深化三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台湾当局有关部门重视考试法制建设,把综合素质和实务能力列为考评重要内容,建立统一的考试管理机制,优化考试影响因子配置,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证书的效用性和权威性。中国大陆开展社会证书考试可从台湾地区相关领域的历史发展及做法中汲取诸多经验教训。

    2012年01期 v.33;No.129 109-11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图书档案

  • 浅论闽江学院图书馆“闽都文化”特色馆藏的构建

    汪敬钦;尹峻;

    "闽都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并随着闽都移民的足迹流播海内外,影响深广。构建"闽都文化"特藏,多维度、多渠道收集、整合、开发与利用闽都地方文献,不但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区域文化研究,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促进闽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对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2012年01期 v.33;No.129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具有复杂结构特征产品权利要求的检索策略研究

    仓公林;

    针对发明专利申请中具有复杂结构特征的产品权利要求,分析这类权利要求的特点以及检索的难点所在,指出在检索时应当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高度,能够有意识地从功能或原理上对检索关键词和分类号进行选取和扩展,以期快速、准确地检索出能评价新颖性、创造性的对比文件。

    2012年01期 v.33;No.129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 试析期刊全文电子数据库的著作权问题

    官文娟;

    期刊全文电子数据库涉及到期刊文章的作者、期刊的编辑出版者和数据库制作者三种著作权人。期刊全文电子数据库要想获得合法的保护,必须先获得合法、有效的著作权授权。期刊全文电子数据库制作者可以通过获得期刊文章作者及期刊编辑出版者许可得到授权,但在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现实的问题。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建立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采取"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的保护模式;尽快制定独立的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制度。

    2012年01期 v.33;No.12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福州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构想

    黄华美;

    福州地区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由多个单位在不同的层面上相继展开,其建设的速度与质量相对较弱,结合地方文献的概念及特点,在进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合理规划的建设原则和集中统一、协调一致的管理原则,并进一步构建多种类型数据库并存、多种检索功能与辅助功能同在、跨年检索的整合平台等地方文献数据库构式。

    2012年01期 v.33;No.129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困境

    魏小梅;翟金金;

    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界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现状有所不同,特别是在馆员素质、馆藏、酬劳以及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差距较大。在对比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困境。

    2012年01期 v.33;No.129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主编寄语

    赵麟斌;

    <正>闽都春暖山河秀,华夏龙腾日月新。满怀着收获的喜悦与奋斗的激情,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2年。在举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年头,亦是本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2012年01期 v.33;No.12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首届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论坛”综述

    卢翠琬;

    <正>三山吐秀迎宾客,四海贤达聚榕城。2012年1月15日至16日,由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首届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论坛"在闽越古都———福州隆重召开。在历史上,闽都人民创造了悠久深厚、灿烂辉煌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次论坛旨在深入研讨闽都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突出的历

    2012年01期 v.33;No.129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