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信芳;
权力与权利都有其边界,权力边界的最终来源是权利,而权利边界则有多个维度。维护公众的合法权利是政治文明所追求的真相。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对权力与权利边界问题重新加以审视。以权力与权利边界问题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权力与权利边界的主体依托———第三方的概念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论证了第三方之所以能够成为其主体依托的原因。
2011年06期 v.32;No.12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 倪霞;
自琉球于清光绪五年(1879)被日本吞并置县为冲绳县至今百余年间,随着日本本土文化和欧美文化的盛行,一度在冲绳占据主流的儒家文化日渐式微,冲绳的社会主流文化发生了"异位"。但是,透过日本本土和欧美现代文明主导下的冲绳社会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仍是现代冲绳社会道德准则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冲绳社会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与其他文化共同构筑了现代冲绳社会的多元文明。
2011年06期 v.32;No.12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 林少敏;高飞;
在多元化的语境下,现代社会存在着日益严重的政治认同危机。为化解现代政治的认同危机,查尔斯.泰勒提出了"承认的政治"的构想,试图通过公共领域的平等对话协商出文化社群自治的形式,从而经由对多元文化的正当承认而获得确实的政治认同。然而,泰勒重建政治认同的一揽子方案也面临重重困境,对个体自由可能带来的束缚、对话的困难和较强的乌托邦色彩,都使其无法成为消弭现代政治认同危机的两方。
2011年06期 v.32;No.128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8K]
- 林爱平;
旅游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旅游的目的地、管理中心、旅游交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研究福建省旅游的空间结构,构建福建省旅游中心城市体系,是推动福建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福建省旅游中心地体系的构建建立在旅游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强化一级旅游中心城市的中心职能,完善旅游区内的交通联系等都可作为旅游中心地体系的优化措施。
2011年06期 v.32;No.128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1K] - 林军华;
信息资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对现代酒店安全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酒店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重视,由于显性和隐性的安全隐患来源渠道广泛,使得酒店安全控制与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同时也对酒店安全管理的科技支撑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鉴于此,我们应从酒店安全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对酒店安全管理和科学技术支撑的内在共生性进行分析,构建科学技术支撑酒店安全的作用机制模型,并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支撑酒店安全的保障体系,以期能够为酒店安全管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促进酒店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2011年06期 v.32;No.128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5K] - 高玲;
旅游企业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开放的系统,科技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采用DEA方法对深圳市一五星级酒店的旅游安全科技支撑投入—产出进行评价,提出该酒店旅游安全科技支撑投入的调整策略,以期有助于酒店旅游安全投入更加合理,为酒店旅游安全管理和科技支撑内涵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1年06期 v.32;No.128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6K] - 李烽;
随着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如何提高导游服务质量一直是旅游企业的关注要点。"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反应出导游服务在不同环节产生的认知差距、设计差距、传递差距、沟通差距、感知差距,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弥合差距的建议。
2011年06期 v.32;No.128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 郑鑫;
象征作为图形设计的重要表达方式,遍布世界文化发展史,在设计艺术中更是随处可见。纵观艺术设计发展史,在创意设计时经常使用的象征类型主要包括文字和图案象征、色彩象征、材料象征以及形体象征等。
2011年06期 v.32;No.128 92-9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4K] - 陈捷;
我国城市建设日益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招贴艺术在城市视觉形象塑造中尤为重要。概念性、归纳性、思想性、创意性的图形语言在招贴中应得到灵活应用。将这种设计思路引入福州市视觉形象招贴中,突破以往将实景图片作为招贴主体的创作理念与单一的设计套路,转向更富内涵与创意的设计方向。在图形生成运用的过程中对福州市本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提炼与归纳,让招贴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色彩,提升招贴对福州市视觉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创意性。
2011年06期 v.32;No.128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2K] - 苏海鸣;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布道,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从此拉开了中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之序幕。以钢琴艺术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与在中国有着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琴艺术,这两种中西方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展现出大相径庭的音乐艺术思维特征,形成了东方的线性音乐思维与西方的和声音乐思维,东方的感性写意音乐思维与西方的理性科学音乐思维,以及东方的"对立统一和谐观"音乐思维与西方"对立斗争的和谐观"音乐思维等三个不同维度的差异。
2011年06期 v.32;No.128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2K] - 郝梦;
《十二首美洲前奏曲》属于希纳斯特拉"客观民族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作曲家选取了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中体现拉丁美洲音乐构成的印第安元素、欧洲伊比利亚元素、非洲黑人元素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音乐体裁形式,高度抽象地概括出这些音乐体裁的主要音乐特点,并将这些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中,形成特有的民族创作风格。
2011年06期 v.32;No.128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5K] - 雷蕾;
声乐套曲《冬之旅》展现了一个流浪知识分子的漂泊旅程,倾注了舒伯特全部的人生感情和对理想的寄托。舒伯特坎坷苦难的人生为他的钢琴套曲创作注入了丰富的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伴奏营造出一幅充满悲剧色彩的感人伴奏乐章,充分表达了遭受世人遗弃的流浪者的阴郁心情和对人生的失望之情。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伴奏风格特点,有力地展现了音乐色彩和形象,通过伴奏部分对人物心理进行刻画,伴奏与音乐旋律的融合到位且富有层次。强调了只有加大重点部分的演奏频率和风格解读,注重音乐前奏、间奏与尾奏的完美衔接,把握套曲的感情演变和演唱者的情绪,才能实现伴奏与演唱的完美配合。
2011年06期 v.32;No.128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4K] - 黄艳红;
宣叙调的演唱在声乐领域被视为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不可忽视的技术。在宣叙调演唱技巧的掌握过程中,应从对宣叙调歌词的深入学习、宣叙调中歌词与旋律的准确配合、对宣叙调调性关系的分析与掌握、宣叙调中的嗓音与音色变化、宣叙调中"倚音"的唱法等五个方面入手。
2011年06期 v.32;No.128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