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戏剧钩沉二题

    邹自振

    闽剧是福建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它是在“儒林”、“平讲”、“江湖”等三个同属弋阳腔(高腔)系统声腔剧种融合衍化的基础上,又吸收徽调、京剧、昆曲、皮簧等变革发展的产物;闽剧作家发掘、整理和创作了一千五百多个剧目,产生了一批蜚声全国的传统题材的经典之作。政和四平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目前存在的最原始的剧种之一,被视为我国古老戏剧的“活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当前务必做好四平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005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 卷首语

    趙麟斌

    <正>为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国家教育部于去年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闽江学院学报》将遵循办刊宗旨,朝名刊、名栏工程的发展方向努力:力求在栏目特色上下功夫,以特色栏目吸引高质量的稿源;继续扩大与校外的科研合作,挖掘院校及学术单位间合作的潜力。本期推出的“闽文化研究”栏目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福建戏剧钩沉二题》选取福建的一大一小两个剧种,即福建五大剧种(其余为

    2005年03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清代闽籍赴台诗人诗歌浅探

    何绵山

    清代闽籍赴台诗人创作的诗歌有多方面内容,如对台湾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对当时时局和渡海情形的描述、对当时重大事件的记载和评议、对台湾民俗民风的描绘、对台湾风物名胜的状写、对台湾秀丽景观的激赏、对台湾物产的咏叹。

    2005年03期 9-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福州道教文化的兴衰演变

    何敦铧

    土生土长的福州道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于福州山多水秀的优越地形的自然条件,早在秦汉时就有方士活动;及至东汉末三国孙吴时,又有道士活动踪迹,同时他们就在方山(福州五虎山,又称虎头山)建有自己活动场所洞元观。此后逐渐发展、繁荣,至宋代趋于鼎盛,明、清、民国时期日益衰微。由此可以看出福州道教文化的特点及演变过程。

    2005年03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福州古桥文化探微

    赵君尧

    福州古桥文化是福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仪态万千的福州古代桥梁,既展示出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又体现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显示出福州地域文化的巨大创造力。福州古桥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1) 闽中桥梁,可甲天下;(2)傍山依水,奇巧险峻;(3)内涵深厚,形式巨丽;(4)闽都沧桑,桥以载史。

    2005年03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论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

    吴金林

    营销理念指导企业的市场经营行为。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呼唤营销理念的变革与创新。经营者只有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突破传统的营销理念约束,转变营销理念、以顺应时代潮流的营销理念武装头脑,实施正确的营销行为,才能在市场上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5年03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高新技术产业法律制度研究

    尹利军

    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法律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我国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等。

    2005年03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三农”问题的哲学思考

    黄海林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阶段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也是近期中央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深层剖析“三农”问题,特别是“三农”问题的实质与核心,理性地认识“三农”问题,有必要从哲学视角对“三农”问题进行思考。

    2005年03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对多元混合型模式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的探讨

    翁晓松

    比较研究国内外医疗保险的发展状况,运用医疗保险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建立多元混合型模式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相结合的医疗保险(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2005年03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翁曼莉

    本文通过对历年来WTO农产品贸易争端解决案例的整理、归纳与总结,深入分析了争端解决实践的特点与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提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些启示。

    2005年03期 46-5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农村基层公共行政法制化探析

    赵麟斌

    农村基层公共行政管理法制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村基层公共行政法制化的基本特征是依法行政,基本原则是程序正义原则,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十项措施。

    2005年03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创新农村基层公共行政管理激励机制

    郭华

    创新农村基层公共行政管理激励机制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公共行政管理应从强化激励机制的价值理念、激励目标、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入手,构建以竞争机制为重点的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培训激励、参与激励以及监督和制约的负激励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

    2005年03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行政权利的反向思考

    林希斌

    “公共行政能否拥有权利”历来是公共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传统观点认为公共领域要摈弃个人权利,即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然而,在笔者看来,公共行政中的个人权利不但不能拒绝,还应更加积极地予以维护,公共行政需要权利。在政府奉行“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今天,只有进行体制创新,保障广大行政人员的合理权利,行政改革才会有新突破,公共领域的发展才会有新局面。

    2005年03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陈建平

    有关政府角色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在借鉴有关政府角色理论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当好“五大员”即:“领航员”、“创新员”、“保安员”、“裁判员”和“服务员”。

    2005年03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科学发展观的解析

    朱惠琼,胡世明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将它作为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的必由之路。其内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创新中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思想,观念创新是前提,体制创新是重要保证。

    2005年03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高校思政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管窥

    马国防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重大任务。高校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政工作的开展,形成以人为本、注重德育、服务社会、发展特色的思政工作理念;应用科学发展观,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强调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05年03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中国人权教育主客体之辨析

    陈镇河

    文章从认识论角度对人权教育主客体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人权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复合性、社会性,客体的抽象性、多样性,主客体之间的渗透性、统一性;同时剖析了人权教育主体的外在社会构成和内在意识结构、客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2005年03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调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许厚云

    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和谐人际关系,本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实背景进行了客观描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对和谐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人际的调适提出建设性的观点。

    2005年03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评析

    丁方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精神,对增订二版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修改,本文主要从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对教材(上册)的增改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商榷意见。

    2005年03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语义结构歧义格式“除了+N_1,N_2+最/也+V+N_3”的制约和分化

    蔡国妹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除了+N1,N2+最/也+V+N3”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N1既可以是V的施事者,又可以是V的受事。在制约格式歧义的因素中,N1、V共同视为一个制约格式歧义的变项,N3为另一个变项。根据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把这一歧义格式分化为必然歧义格式和两种单义格式,并对各变项的语义特征作相应探讨。

    2005年03期 93-9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真、善、美”螺旋结构论——以“多”、“二”、“一(0)”螺旋结构作对应考察

    陈满铭

    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创生、含容万物的规律,先是由有象而无象,再来是由无象而有象,不断地加以往复探讨,虽各有所见,但总结起来,则可用“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予以概括。这种结构,不但可适用于科学,也一样适用于哲学、文学与美学;如果将它对应于西方所谓的“真”、“善”、“美”来看,则“一(0)”为“真”、“二”的规律作用与过程为“善”、“多”为“美”。本文即着眼于此,以诗歌为例,探讨“真、善、美”与“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的对应情形,以见两者一而二、二而一的密切关系。

    2005年03期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魏晋南北朝御史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

    薛菁,林恒青

    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论析这一时期御史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御史监察制度逐步健全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权臣当道,皇帝优容士族,导致御史监察制度的功用受到制约,收效甚微。

    2005年03期 102-10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 “孙俄”互动对孙中山联俄政策确立的影响

    李文平

    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形成,不单纯是苏俄帮助孙中山和孙中山单方面转变的结果,而是双方互动、共同努力的结果。苏俄对内、对外政策的转变,是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苏俄对内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对华方面采取灵活务实的方针,转变对吴佩孚、张作霖的态度等政策调整,对孙中山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孙中山对外政策的转变和联俄政策确立。

    2005年03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十九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与宪政调适谫论

    林秀玉

    伴随着英国现代化的深入,贫富分化加剧,贫困问题及其所导致的秩序和法治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中叶期间,十分关注并尝试于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宪政调适。宪政调适实际上是政治体制现代化对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英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议会和选举权的变革,工业阶级地位的提升,以及对贫困等问题的宪政调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社会的矛盾。

    2005年03期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形式与内容意象性的民族文化精神取向

    王永钊

    以内容意象性为审美本体的中国传统艺术,不同于重形式创新的西方传统艺术,是两个民族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精神取向。但是,其精神内涵都是指向人类的心灵自由,并创造了本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

    2005年03期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艺术形式

    周榕清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油画家探讨的中国油画“民族化”问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从艺术形式方面论述中国油画“民族化”需要在“中西结合”上不断探索和补充,形成能把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自然融入作品的富有中国油画特色的民族风格。

    2005年03期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谈漆论画:漆画“艺”“术”论

    郑鑫

    美术创作中,“艺”和“术”具有不同的内涵。以大漆为主要媒介的漆画创作,要求每一位作者既要是成熟的画家又要熟谙漆艺的髹饰技能,必须具备漆艺技术与绘画技巧两方面的修养。在学习阶段,自觉地接受规律性知识的引导和启发,努力探寻“术”的真谛,在创作中,既尊重画种的语言规范要求,又强调内在情感的精神创造,使作品的“艺”和“术”相得益彰。

    2005年03期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论工业产品的装饰设计

    吴真

    装饰设计,它使被装饰的产品主体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使人们在体验某产品良好的使用功能和制作工艺合理性、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也享受到产品造型装饰及色彩带来的视觉美感。

    2005年03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平民意识:新闻有效传播的核心之策

    陈晓云

    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作为主流舆论的新闻传播如何提高宣传效果并卓有成效地进行新闻改革,是关乎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点所在。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强化新闻工作者的平民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传播理念,并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才是深化新闻改革和实现新闻有效传播的必由之路。

    2005年03期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苏卉

    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知识进步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信息服务产业环境迅猛发展。数字图书馆正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有属性,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也具有相应的特点。本文在分析数字图书馆在网络化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2005年03期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下载本期数据